贵阳幼高专:以标准引领实践 重构学前师范教育新生态

近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取得重要成果。由程天宇副教授领衔的研究成果《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高职学前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正式出版,标志着团队在破解幼师培养质量困局、推动学前教育改革中迈出关键一步。
该成果依托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计划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基金项目,直面高职学前师范教育“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节”的痛点,为新时代幼教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团队教师开展集体教研。
紧扣时代需求,破解教育痛点
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石,其质量提升亟须改革突破。团队通过实地调研与面谈发现,传统培养模式存在“能力标准悬浮化”“师德培养形式化”等突出问题。
为此,团队系统梳理75年政策演变脉络,精准定位职业能力培养与政策目标间的结构性矛盾。例如,针对“保教实践能力”这一核心要求,团队提出以实训课程覆盖率提升为抓手,推动能力培养从政策文本向实践落地转化。
实习期间,团队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理论融合实践,创新培养范式
团队突破传统教育理论框架,以《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为基准,创新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构建“课程重构—教学创新—实践强化—评价反馈”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在师德培养中,创新“情境浸润式”教学法,通过模拟伦理冲突场景,强化师范生的道德决策能力;在实践环节,推行“双导师制”“驻园实践”等校企协同机制,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同时,团队开发动态化、多元化评价体系,引入基于证据链的循证评估方法,形成“培养—实践—评估—改进”闭环,全面提升学生保教实践、综合育人等核心能力。
团队赴幼儿园开展实践指导。
多学科赋能,构建立体化研究体系
为深入解析职业能力发展的复杂动因,团队融合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结合田野调查法,对师范生、用人单位及一线教师进行深度调研。通过质性与量化研究结合,揭示影响职业能力塑造的心理、经济及社会因素,确保研究成果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这一立体化研究体系,为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高职学前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正式出版。
服务社会需求,适应行业转型
团队成果不仅为学前师范教育注入新动能,更回答了“学术为何服务”的根本命题。通过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情境化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团队助力师范生夯实职业理想、提升专业素养,有效弥合了幼儿园岗位需求与人才能力间的差距,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幼教人才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未来,学校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前教育领域理论创新与实践转型,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图/文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