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州省雷山县人武部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4月08日17:58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雷公山腹地白岩村的清晨,屋顶先醒,缕缕炊烟融入村民的辛勤履迹,充满“兵味”的固鲁完全小学校园书声琅琅,通明的路灯毛坪村晚归的路人,每周例行的院坝会讨论热烈,诉说着这里生活的人们的幸福喜悦。他们用实践证明,集中优势资源给这片土地注入长久活力,远比单纯给钱给物更有成效。这里见证着落后山村到中高端产业、生态宜居环境、浓郁国防文化交织的现代化美丽乡村的蝶变。

科技赋能,产业迈入中高端

走进雷山县郎德镇白岩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屏幕上滚动显示着果蔬大棚实时温度、光照、水量等数据。村支书金亮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溯源全链条的数据分析。只需轻轻一点,就能看到所有品种果蔬的销售渠道、价格和销量。

插上智能化翅膀的白岩村,为产业发展装上新引擎:产业规模越做越大,智能化运转中心、试验基地以及种植大棚创造出大量岗位,村民务工机会、收入增加,先进的技术、上乘的产品备受客户青睐。

“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这是雷山县人武部一班人提出的“三步走”战略。2018年以来,人武部为白岩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发展“科技+农业+合作社”产业。如今,在高科技引擎的带动下,合作社实现从试种区选种到水培、水肥等培育方式引进,从智能云平台行情分析到运输过程冷链配送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运作。

走进白岩村农业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错落有致,农户们忙着春耕覆膜,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感谢政府和人武部的帮助,如今我在家门口做工,既能增加收入,还能照顾家庭。”村民李明洋告诉笔者。

这个曾经人均年收入只有1500元的贫困落后村,到现在人均年收入达20000余元,担任村支书的金亮见证了白岩村的变迁。在人武部支持帮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向笔者展示了一组数据:7年来,人武部先后为白岩村协调引进2家农业龙头企业,建设4个产业基地,带动200余农户增收致富。

每个月,人武部领导都要到白岩村走一走。调研中,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农民增收。在响应“一村一品”号召下,下一步他们将构建种养能手带头、村民主动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并依托智慧农业研学板块,做强做优乡村旅游业。

描绘国防图景,打造爱我“兵味”校园

和平鸽在洁白的云朵中舒展了翅膀,解放军叔叔用有力的双臂“圈”出一方温馨港湾;孩童吹出象征梦想的泡泡,里面有“中国制造”,也有诗和远方……

开学不久,丹江镇固鲁完全小学利用开学第一课时机举办“我心中的国防”小型画展。课间或放学后,画架前总会聚集一波学生。“这幅画是我画的。”五年级学生李娇娇告诉笔者,得知开学后要举行国防教育主题绘画比赛,同学们纷纷拿起画笔描绘心中的国防图景。

画纸上一张张满怀憧憬的笑脸,斑斓了这个春天,也成为雷山县人武部致力于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一个缩影。该县人武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人武部联合县有关单位投入资金帮助改善硬件设施、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办学能力,同时坚持“扶贫扶到哪里、国防教育的种子就播到哪里”的帮扶理念,多措并举为校人才培育提供精神摇篮。

走进固鲁完全小学,走廊里整齐排列的英模画像、围墙上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国防宣传画、拐角处风格明快的国防教育知识展板,浓厚了校园的国防文化氛围。“在画像前驻足,能感受到一种无声的激励。”六年级学生余小琴坚定地说,“英雄先烈通过不懈努力做出一番成就,成为全社会的榜样,我也要像他们一样。”

“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示范一下动作……”操场上,孩子们整齐列队,专注聆听县人武部军事科参谋王福讲解军姿动作要领。近年来,雷山县人武部安排文职人员担任国防教育辅导员,轮流到该校开展辅导活动,在孩子们心底埋下一粒爱军报国的种子。

退役军人勇担排头,培塑文明乡风

3月16日晚,借着一周一次的院坝会时机,退役军人陈林面向方祥乡毛坪村村民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宣讲。他从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出发,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节俭养德立家风、喜庆简办树新风、破旧立新扬乡风。

“喜事节俭办,反对奢靡风。党员做榜样,老兵当先锋。大家齐努力,山村处处新……”在陈林带动下,大家签订《文明节俭承诺书》,表示要以实际行动破旧立新、移风易俗。

“如果一个地方风气不好,再富裕也谈不上乡村文明。”雷山县委宣传部相关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联合区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号召返乡老兵发挥军队优良传统投身乡村文明建设。去年年初,毛坪村参照部队管理模式,以院坝为班、村组为排,选拔退役军人担任班排长,让他们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排头兵。

每周召开一次“班务会”,带领家家户户围绕村组建设、环境问题、平安建设、家庭关系、邻里矛盾等方面展开讨论;聚焦生活关切点,引导村民依法依规依理解决问题,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作为调解村民纠纷的专用场所,毛坪村的院坝会见证了很多“一笑泯恩仇”的场面。“这几年,我每天都会来这里坐坐,大家有事论事,没事就聊聊家常,挺好!”自从这里“开张”,陈先云坚持每天到岗。

今年年初,一位老人与儿子儿媳发生矛盾,一气之下搬到村民活动中心居住。得知此事,周德洪约谈双方了解情况。经过几番调解,一家人重归于好。

毛坪村村支书陈兴芝告诉笔者,去年人武部协调组织3名法律工作者进村为班排长进行专门培训,让这支队伍干工作业务能力更加精练。

据雷山县人武部领导介绍,下一步他们将以退役军人进网格为载体,推进“退役军人+文化传承”“退役军人+矛盾调解”“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建设,激发美丽乡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造福百姓的强大能量。(陈钦)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