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创新产教融合劳动育人模式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20年7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大中小学各学段劳动教育的总目标。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自建校以来常态化开展学生寝室文化大赛和劳动体验活动,2014年开始每学期开设学生劳动周,强化学生劳动观念,2016年在新校区开辟场地设置劳动种植基地,2018年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并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开始将职业技能竞赛月、一院一品专业文化活动、劳模工匠进校园、青年志愿者活动、寝室文化大赛活动打造为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并常态化运行。2021年学校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校企全方位合作,产教一体化融合创新劳动教育改革,驶入了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劳模工匠进校园”分享会。
在贵州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联合上海图萌科技公司投入390万元建成960平方米的贵州省首家劳动教育场馆-劳动教育智慧实践中心及网上展馆,建设遵循“12334”思路,构建一套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一套数字化评价体系;打造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示范、科研、交流3个平台;建设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教学、实训、实习3个基地;建设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4个功能区块。依托该场馆一体化开发《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校本教材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及数字化评价系统,2022年试点项目《健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获批贵州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立项,经过2年建设顺利验收获得“优秀”成绩,同年获批贵州省首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在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落实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新要求的背景下,结合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针对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不好、相互脱节;劳动教育评价方式不科学、手段落后;劳动教育场地和教师资源匮乏等问题,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校企全方位合作,产教一体化融合,与上海图萌科技公司、贵州煜宏达科技公司等企业共建劳动场馆和劳动基地、共同开发教材、共同打造师资、共同构建评价体系、共同开展劳动教育,以劳模精神感召人、用劳动精神培养人、用工匠精神铸造人的育人理念为引领,创新和实践了“四·四”劳动育人新模式。
劳模工匠导师工作站。
“四•四”劳动育人新模式即“课程体系模块化、评价体系数字化、运行体系项目化、保障体系多元化”。课程体系模块化即劳动教育划分为“劳动知识、专业技能、创新创业”三个模块,劳动知识模块主要培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专业技能模块主要依托实习实训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创新创业模块主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社会服务。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结合专业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围绕创新创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评价体系数字化是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创新“12345”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即以培养具有正确劳动观念、必备劳动能力、积极劳动精神、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1个目标;以“劳动教育智慧实践中心”和“劳动教育智慧评价”系统为2支撑;培养学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3种精神;做到工学、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校园内外4结合;以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劳动习惯与品质为评价维度。围绕5维度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17个观测点组成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一体化开发劳动教育数字化评价系统,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标准制定各专业劳动清单,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实现劳动教育全过程检测与科学评价。
运行体系项目化即打造5大特色系列项目,其中职业技能竞赛月在每年5月开展,活动包括技能展示比拼、职业体验活动、能工巧匠分享、校园开放等主题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技能,鼓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一院一品”专业文化活动如城建学院“学鲁班精神,做黔城砼匠”拜师仪式、医护学院“护生授帽仪式”、商务学院“诚信始于心 商道践于行”授“信”仪式等,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是在省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优秀校友等进校,展现劳模工匠风采,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子精技立业;学生寝室文化大赛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寝室生活的热爱,培养健康审美情趣,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青年志愿者活动就是通过环保类活动、教育类活动、关爱类活动、文化类活动等,提升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5大特色系列项目确保劳动教育运行载体丰富、形式多样(见图3)。
保障体系多元化即场地保障和师资保障。场地保障方面一是建成劳动教育场馆“劳动教育智慧实践中心”;二是开发校内劳动种植基地200余处6000多平方米;三是建成校内各专业实训基地,集“教、学、做、训、研、创、赛”为一体的功能完善的劳动场馆80余间;四是校企共建校外生产劳动教育基地128个。师资保障方面由劳动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组成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劳动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四”劳动育人新模式实践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校内育人成效显著。累计有20000余人次学生接受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的学习、训练。学校师生共获省级以上奖励共计300余项,其中学科专业类竞赛获奖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铜奖4项,省级一等奖9项(含金奖1项)、省级二等奖41项(含银奖17项)、省级三等奖83项(含铜奖22项)。体育竞赛类获奖中团队获第一名2项、第二名2项、第三名3项;个人第一名2项、第二名4项、第三名4项。学校毕业生平均去向落实率为95.82%,就业质量逐年提升,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培养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邱龙毅、教育部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人物—戍边战士王威、造血干细胞捐赠者程玲等一批优秀学子。涌现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韦燏、“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杨先师、曾晓勇等一批优秀毕业生。
校外示范作用彰显。2022年学校获批贵州省首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在贵州省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劳模工匠导师工作站”,常态化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2022年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2023年被中宣部授予“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获贵州省“绿色学校”,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实践成果10项,2024年被团中央评为“雷锋精神高校示范教育基地”,被中国劳动关系协会评为“劳模工匠进校园”第二课堂系列公益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先后有中国高教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安徽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柳友荣,广东城建职院、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信息职院等20余所学校10000余名师生到校参观交流学习,相关媒体报道10余篇。
典型案例成果丰硕。针对推进劳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加强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校与贵州总工会、上海图萌科技公司、广州城建职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将于2024年年底由北理工出版社出版,项目组成员主编《新时代劳动教育及其创新路径》专著1部,发表《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探究》《基于“三全育人”视域的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研究》等学术论文10余篇。教学案例《深入基层 服务乡村振兴一基于社会实践的高职劳动教育案例》获贵州省第二批劳动教育优秀课程教学案例。试点项目《健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获批贵州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并顺利通过验收获得“优秀”成绩。全面提升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图/文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