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文明风起阡陌间 和美乡村入画来
近日,走进全省文明村周覃镇新园村,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贯穿全村,农舍墙充满民族文化气息,宣传栏展示设计耳目一新,一幅“整洁、舒畅、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近年来,三都县周覃镇新园村紧紧围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从改善村容村貌、树立村规民约、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入手,按下乡风文明“快进键”,开启乡村面貌换“新颜”模式,擦亮乡村振兴文明底色。通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得到显著改善。
美丽乡村。
人居环境整治 让乡村“美”起来
“过去大家垃圾‘随手扔’,房前屋后杂物乱堆放,凌乱不堪,现在大家齐心搞卫生,搞得非常好,家门口都是很干净漂亮的,我们的生活也更美了……”新园村村民白美鸾说起村里的变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第一仗”。从曾经的垃圾乱堆乱放,到如今人居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新园村的变化,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开展。
今年5月,新园村开启“我的寨子最干净,村村寨寨亮新风”为主题的卫生整治行动。组织各组组长、保洁员、群众代表到村委会召开“我的寨子最干净,村村寨寨亮新风”整治活动启动会,讲解改善人居环境的意义,由各组组长及区域保洁员带领群众打扫组寨卫生,确保每个角落都能得到有效管理。
“只有把家门口的卫生搞好了,住着才能舒心。”新园村村支书潘承吉说,“现在村民看到干净卫生的环境,自觉地养成了呵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
新园村集中力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增强了群众的文明意识,提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让群众真正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当家人”。如今,通过治垃圾、治污水、治村容村貌,新园村实现了华丽蜕变,刷新了乡村环境“颜值”。
羊肚菌种植。
树立村规民约 让群众“约”出幸福生活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今年以来,新园村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完善村规民约,在村内开展村规民约宣传、教育、监督等活动。新的村规民约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并迅速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红白事,曾是农村一些人的烦心事。事主花费大,宾客“随份子”压力也大。为此,新园村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鼓励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不搞陈规旧俗,杜绝铺张浪费,清新的风气正在乡村里形成。新园村村支书潘承吉说:“村规民约修改后,把村民份子、办丧时限、宴席都进行了细化,有效遏制互相攀比不良风气。”
村规民约并非一纸空文,它是集广大干部群众智慧的成果,把它融进村民的心里,才能让村规民约更有力度。如今,新园村家家比收入,户户比卫生,人人比孝敬,群众的精神面貌持续提升。
羊肚菌丰收。
特色产业发展 让村民“富”起来
环境面貌改善之后,村民的精神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变,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也更足了。过去,新园村村民收入主要以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为了增加村民收入,新园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各项政策扶持优势,多措并举发展羊肚菌产业,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以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风文明,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以前我常年外出务工,现在我们村里面种植羊肚菌了,我们就在家做事。今年我们村的羊肚菌长势挺好的,采摘期去务工,离家近可以照顾老人小孩,一天得一百多块钱。”周覃镇新园村村民韦彩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近年来,三都县还通过招商引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进羊肚菌种植,实现新园村土地有租金,群众有薪金,企业有收益,村集体、村民、企业实现了“多方共赢”。
“今年种的羊肚菌出菇率也比较高,产量每亩大概是在300到400斤左右,羊肚菌鲜品每斤可以卖到50元至60元,预计我们整个基地大概今年的产量在一万斤左右。”周覃镇新园村副主任陈祖涛对今年的羊肚菌种植信心满满。
美丽乡村新画卷。
如今的新园村,以文明为乡村铸魂,以新风为文明塑形,村寨干净整洁,村民生活富裕,绘就了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新园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精神文明示范村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图/文 罗朝兵、杨玉子、罗仕燕)
美丽乡村入画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