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本网原创

贵州:朝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加快奋进

赵静 龙章榆
2024年06月14日16:06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森林覆盖率达到63%、每年近七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贵州专场,现场,贵州晒出一批发展成绩单。

新闻发布会现场。赵一帆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赵一帆摄

近年来,贵州围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四新”重大使命,主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让高质量发展成为贵州的主旋律。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作为曾经的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贵州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前提。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在会上表示:“这些年,我们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贵州对脱贫人口进行监测和帮扶,实施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数据显示,到去年底,全省年人均纯收入低于万元的人口,已经基本实现动态清零。

在守牢底线基础上,贵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丰富2001年在贵州实践的富、学、乐、美“四在农家”内涵,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富在农家”聚焦就业和产业。贵州帮助近600万群众在外稳岗就业。在全省近千个易地搬迁社区,建设1300多个就业帮扶车间,带动12万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安顺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干净整洁的村道。人民网 龙章榆摄

安顺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干净整洁的村道。人民网 龙章榆摄

“学在农家”让农民群众学有所教、学有所得、学有所为。贵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实施“贵州技工”“黔菜师傅”等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村孩子有学上、上好学,让更多的农民有一技之长,依靠自身努力,持续过上了好日子。

“乐在农家”注重文明乡风、有效治理。贵州推动乡村的精神风貌越来越好,农民的日常生活,已不再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农村、向往田园生活;“美在农家”依托贵州的好山好水,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得村庄宜居、田园整洁、环境优美……如今的贵州农村,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用好自然资源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贵州的方向是:依托自身资源,建设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白酒生产基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六大产业基地”,在服务国家大局基础上,打造出贵州特色和优势。

“简单讲,就是要干我们有优势的项目!”李炳军一一举例:

比如煤,通过规模化、智能化手段,显著提高了生产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类似实现“老树发新芽”的还有烟、酒等传统产业。

比如电,过去贵州火电以30万千瓦机组为主,现在66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成为主力。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6%,实现了水、火、风、光、储“多能互补”,在保障本省用电的同时,稳定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省份送电。

贵安超算中心机房一隅。人民网 阳茜摄

贵安超算中心机房一隅。人民网 阳茜摄

比如新能源电池材料,贵州的磷化工业,在稳定化肥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向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延伸,推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发展,现在全国电动汽车中,每三辆就有一辆的电池用了贵州的“磷元素”。

再比如大数据,贵州在建设数据存储中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算力产业、人工智能,目前贵州已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工业对贵州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达43.8%,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全省大力推动山地特色农业、旅游业提质升级。“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开始形成。”李炳军表示。

“全力守护好贵州的绿水青山”

“贵阳市主城区黔灵山,生态环境很好,绿树成荫,上千只野生猕猴生活在这里,数万只飞鸟在这里栖息,每天三四万市民游客到此休闲游览,一大乐趣就是看野生猕猴,有些市民还和猕猴结了‘对子’、交了‘朋友’……”会上,李炳军向现场记者分享一个有趣案例。他认为:“这是贵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生动写照。”

生态文明建设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贵州近年来从两个方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一方面贵州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在产业发展上,贵州对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无论有多大经济效益,坚决不做,牢牢守好“绿色门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磷化工、煤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大力推进“电动贵州”建设,提高发展的“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航拍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民网 涂敏摄

航拍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民网 涂敏摄

另一方面,贵州坚定不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贵州坚持铁腕治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保问题得到解决;加强乌江等重点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和管控,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石漠化面积近十年来减少了一半。

与此同时,贵州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创建了环保法庭,成立了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林业碳汇、碳票等试点;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举办了12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持续向世界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

数据显示,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世界自然遗产全国最多,动植物种类全国第三。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主要河流出省断面水质全部优良,每年为长江、珠江输送1000多亿立方米优质水源……黔贵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努力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老百姓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每年近七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李炳军表示,贵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

就业更稳定。这几年,贵州推动“六六就业稳岗计划”,每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省外务工劳动力稳定在600万人左右。

出行更方便。贵州全省每个市州有机场、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路,产业路直通田间地头,快递包裹送到农民群众家门口、出门就能坐客车,交通闭塞已经成为历史。

航拍台江县“村BA”现场。人民网 涂敏摄

航拍台江县“村BA”现场。人民网 涂敏摄

看病更有保障。全省建成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老百姓在贵州就能享受到发达地区带来的优质医疗资源。同时,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老百姓就近看好病。

教育资源更加均衡。目前,贵州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十四五”期间将增加15.4万个高等教育学位。同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需求,加强理工院校和理工学科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2023年,全省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五分之一。

贵州还非常关注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对城乡低保群众、福利院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让群众一起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新征程、新起点。“今天的贵州,正在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朝着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加快奋进。”李炳军表示。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