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种田有道 水稻机插秧助农减负增收

又到一年插秧季,今年,独山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组织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学习新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
在上司镇盖寨村水稻钵苗集中育秧基地,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已经可以进行大田移栽。工人们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碌有序地取秧、搬秧、装秧……不一会功夫,一大车的秧苗就装车完毕,迅速送往全县各镇的秧苗发放点。
“这种机械化育苗非常方便,我要拿3亩的秧苗回家自己种。”正在基地务工的盖寨村村民潘吉英告诉我们,育秧基地建在村里,到这里务工一天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干活也比较轻松,大伙儿都十分愿意来这里务工。
水稻机插秧助农减负增收。
“合作社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从育秧、插秧到收割,为老百姓解决劳动力短缺、技术缺乏等问题。”独山县兴农达合作社副理事长莫品庆说。
与此同时,在距离集中育秧基地不远的水稻种植示范基地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农机手陆剑正驾驶插秧机在田间来回作业,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被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稻田里,没一会工夫,就为水田穿上了“绿衣”。
水稻机插秧助农减负增收。
“这段时间雨水好,我们合作社的农机手全部出动到全县各镇村插秧,秧苗也是我们合作社自己育的。机插省时省力、增产增收,一天可以插30亩左右,相当于30个人工劳动力。”陆剑介绍道。
“机插秧厉害哩,以前种地全靠人工,一个人一天也才插得一亩左右,现在用这个插秧机一天可以插秧二十多亩。”村民陆明和说,相较传统直播种稻和人工栽植,机插秧省时省力,秧苗生长整齐,后期分蘖均匀,可有效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水稻机插秧助农减负增收。
去年以来,独山县联合黔南兴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麻尾镇、下司镇、上司镇、玉水镇等地,选用泰优808、野香优海丝、野香优莉丝、旱优78这四个水稻品种,打造水稻集中钵体育秧基地,育秧总面积200余亩,预计秧苗可栽种面积达6000余亩,全县订购秧苗农户达2000余户。
水稻机插秧助农减负增收。
“我们兴农达合作社承接水稻钵体育秧项目6000余亩, 辐射麻尾、上司、百泉、基长、玉水等镇,从5月11号就开始配送秧苗了,水稻机插秧也在同步进行。”独山县兴农达合作社副理事长莫品庆表示,下一步,合作社将为全县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持续开展机插秧技术培训与现场演示等送训下乡活动,广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加快推进水稻机械化栽植能力。(图/文 李贤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