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易地搬迁+”助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三穗县武笔街道彩虹社区作为该县最大的易搬点,为有效推进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武笔街道采取“易地搬迁+”模式,聚焦技能培训、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不断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创业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三穗县武笔街道聚焦“易地搬迁+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采取“订单式组织、定岗式培训、定向式就业”的培训模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竹编、家政、叉车司机班等技能培训,扩大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满足县内外企业用工需求,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武笔街道把技能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做到因需施教,让搬迁群众学得会、用得上、能创收。”武笔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文表示。
针对易搬小区妇女和弱劳动力群体,武笔街道积极开发“易地搬迁+公益岗位”,协调辖区学校、企业和超市等用工需求,同时,对接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保障。
彩虹社区居民孙开灶因右手残疾,搬进城里来,现在是彩虹社区的城镇公益性岗位,每个月工资1660元,社区还给买了社保。“现在每个月生活有保障了,让我在城里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孙开灶开心地说道。
“我们社区的网格员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每户家庭情况,在走访过程中,了解一些特困家庭中残疾人的就业情况进行记录,根据研判,及时的和就业局沟通协作,把一些公益性岗位和一些扶贫专岗分配给一些还有劳动力的残疾人,让他们自力更生,让他们搬到城里面过后能够更好。”彩虹社区党委书记张兰凤说。
此外,武笔街道还关注“易地搬迁+帮扶车间”“易地搬迁+项目分红”与“易地搬迁+自主创业”。通过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内门面,引进竹编、贵州昱鑫服装有限公司、贵州政清服装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创办就业帮扶车间,不断完善安置点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就业帮扶车间就业岗位容量,增强就业“吸纳力”。通过到户产业奖补项目、民政兜底和慈善援助,覆盖家庭主要劳动力在伤、病、残等失去劳动能力的脱贫户,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狠抓政策落实不断档。贯彻落实《黔东南州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高质量发展十条扶持政策措施》优惠政策,为搬迁群众申请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积极落实“贵人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惠企纾困,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创建智慧社区,以“智慧化”服务推动发展,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吴才睿、吴子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