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本网原创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风筝“割喉”患者重启人生

30厘米伤口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急诊手术

李丽萍
2024年05月16日08:43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能够再次醒来看见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我想说,活着真好,感谢我的救命恩人。”5月14日,付先生躺卧在病床,一笔一划写下自己重获“新生”的感受。

1.龚正鹏医生与陈华容医生为付先生解释病情。人民网 李丽萍摄

龚正鹏医生与陈华容医生为付先生解释病情。人民网 李丽萍摄

时间回到上周。5月9日下午4点左右,家住贵阳的付先生下班后,一如往常骑着摩托车,沿花溪大道返回家中。然而,途经十里河滩公园时,他迎面“撞上”一条“看不见的风筝线”,脖子被割开一个大口子。

5点左右,付先生被同事送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无法发声、呼吸急促,鲜血染红了纱布,情况非常紧急。

5点5分,接到急会诊电话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总住院医生陈华容一路小跑,赶到急诊抢救室。

“切口长约30厘米,深度达2至3厘米,颈前皮肤、肌肉、软骨完全断裂,下咽及喉腔完全暴露在外。”陈华容医生回忆,付先生当时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

医生询问付先生情况。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医生询问付先生情况。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患者情况危急,需要紧急手术,转运过程中要做好抢救准备!”在与患者家属简单沟通病情后,陈华容医生紧急联系手术室,安排绿色通道准备手术。

呼吸费力!就在准备转移患者至手术室时,付先生艰难地用手比画,表示自己呼吸困难。

考虑到可能是喉腔肿胀或血性分泌物堵塞气道,陈华容医生立即与急诊科医生马子剑沟通,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道通畅。与此同时,争分夺秒完成术前必需检查及备血后,付先生被平稳送往手术室。

“颈部割伤后最大的危险就是呼吸堵塞,其次才是失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龚正鹏表示,第一时间解决患者呼吸通道的问题,为后续开展手术救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3.付先生回家路途中挂在树上的风筝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付先生回家路途中挂在树上的风筝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麻醉、清创、缝合……凭借娴熟的技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梁亚与陈华容医生密切配合,快速打开伤口并确定破损血管,及时缝线结扎出血血管,再仔细逐层缝合颈部伤口。

“手术有惊无险,患者转危为安。”历经2小时14分钟的抢救,付先生安返普通病房,梁亚医生和陈华容医生舒了一口气。

“今天做了频闪喉镜检查,喉腔黏膜稍肿,局部见肉芽,还需等伤口长好。”病房里,龚正鹏医生耐心为付先生解释恢复情况。“恢复得好的话,再过3至5天应该就能出院了。”他补充说道。一旁的付先生眨了眨眼睛,像是有了信心。

“当时我用戴着骑行手套的手阻挡了一下风筝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谈起这次意外,付先生仍心有余悸,他表示,那段路上经常看到电线上悬挂着风筝,危险早已潜伏。“生命真的只有一次,大家日常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当灾祸突然降临时才能迅速反应、保护自己。”他感触颇深。

4.付先生写下自己的感受。人民网 李丽萍摄

付先生写下自己的感受。人民网 李丽萍摄

针对近来频繁出现的风筝线“割喉”事件,龚正鹏医生提醒大家:“如遇类似状况,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医,旁人在掌握基本救护常识的前提下,应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通道畅通,同时尽量减少出血。”

傍晚,云层散开,阳光照进窗台,付先生看了看窗外,在纸上写下这么一句话:“在救护车上呼吸急促的时候,我都想放弃了,感谢医生们全力救治,让我能重新感受生命的美好。”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