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本网原创

贵医附院完成全省首例肾移植和结肠代膀胱同时进行手术

7小时两台手术,19岁少年获“新生”

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
2024年05月09日09:43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牛玉林团队与小陈一家合影留念。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牛玉林团队与小陈一家合影留念。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再过几天,这根‘陪伴’我10多年的膀胱造瘘管就要拔除,我也能轻松自由的活动了。”虽然还躺在病床上,小陈却满脸喜悦。

小陈今年19岁,因患先天性神经源性膀胱致排尿困难,从小就依靠膀胱造瘘管辅助排尿。4月14日,他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实施肾移植和结肠代膀胱手术,即将彻底告别膀胱造瘘管,重获新生。

“肾源由患者母亲捐献,两台手术历时7个多小时,术后恢复良好。”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牛玉林介绍,肾移植和结肠代膀胱手术同时进行,在贵州尚属首例,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也是医院在神经源性膀胱治疗领域重要的里程碑。

手术进行中。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手术进行中。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三岁患病 多地求医均未果

小陈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一个普通家庭,3岁时被初步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源性膀胱,做了膀胱造瘘手术。“解了一时之难,但该病极为少见,病情仍未得到控制。”回忆过往,妈妈蒋女士落寞难掩。

病虽难治,决不放弃。每年寒暑假,蒋女士都会带儿子外出求医,病情却一直没有好转。9岁时,受先天性神经源性膀胱影响,小陈肾积水严重,进而导致肾脏衰竭,无奈切除了左侧肾脏。医生断言,他必须终生佩戴膀胱造瘘管。

“西医不行,就看中医。”为寻求一丝治愈希望,小陈和妈妈在北京度过6个寒暑假后,辗转前往重庆看中医。然而,直到几年后老中医去世,他的病情依然无解。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随着身高和体重增加,先天性神经源性膀胱还导致小陈骨质软化,双腿呈X型,无法正常行走。

手术进行中。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手术进行中。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贵阳、上海、北京、重庆……去过的医院数不清。”蒋女士告诉记者,16年里,除孩子上学时间外,他们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但均因病情少见、治愈案例少而被医院“退回”。

看着活泼好动的孩子从带造瘘管,再到艰难拄拐前行,蒋女士和丈夫心痛不已。去年,他们决定退而求其次,就骨质软化问题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寻诊。没想到这一去,却得到了可以根治先天性神经源性膀胱的消息。

“医生说要紧的不是骨质软化,而是罹患多年的神经源性膀胱,建议回贵州做肾脏移植手术。”华西医院医生的话,让蒋女士一家重燃希望,他们马不停蹄赶回了贵阳。

两台手术 数年顽疾终得治

去年8月,牛玉林快下班时接诊了小陈,并立即联系华西医院确诊其为先天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他仅存的肾脏逐步坏死,已到透析的边缘。”经综合研判,牛玉林和华西医院专家给出了最佳治疗方案——同时进行肾移植和结肠代膀胱手术。

牛玉林解释,与一般的肾脏移植不同,小陈的病根在于神经源性膀胱,该疾病导致膀胱压力过大,尿液反流至肾脏,时间一长会形成肾积水,进而导致肾脏衰竭。所以单纯的肾移植不能解决问题,得两台手术同时进行。

术后恢复期,牛玉林指导小陈开展力所能及的自我锻炼。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术后恢复期,牛玉林指导小陈开展力所能及的自我锻炼。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方案有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此前贵州还未开展过肾移植和结肠代膀胱同时进行手术,且等待合适的肾源也是漫长的过程。”牛玉林话音刚落,蒋女士就毫不犹豫地说愿意给儿子捐肾,华西医院也表示可以在技术上给予支持。

两大难题迎刃而解,剩下的就是术前准备。为确保万无一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组建了专家团队,对小陈和蒋女士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邀请华西医院专家坐镇指导。

4月14日,在牛玉林团队和华西医院专家指导下,小陈和蒋女士的手术顺利完成。如今三周过去,蒋女士恢复良好,已和丈夫在医院照顾逐步恢复的小陈。

“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这样的好结果我们从不敢想。”蒋女士感慨地说,曾以为孩子要一辈子受病痛折磨,带着“管子”过日子,眼下他很快就能自由地跑跑跳跳了,一家人的生活也重新有了光亮……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