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本网原创

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侧记

从赛场看乡村振兴的工匠力量

龙章榆
2024年05月11日09:29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5月8日至10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三天时间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01名选手在11个项目中开展竞赛,在比拼中提升自我能力,展现技能风采。

大赛现场。人民网 涂敏 摄

大赛现场。人民网 涂敏摄

“这是一场突破自己的经历!”识图、放样、切割、砌筑……来自黑龙江省代表团的李海迪是砌筑赛场上的唯一女性选手,尽管8个小时的比赛对她来说体力与精力都是不小挑战,但仍坚持到了最后。此次比赛参赛选手覆盖了学生、职工,有中学、大学、研究生等学历层级。在她看来:“通过和各类选手同台竞技、取长补短,了解了新方法、新技术,实现了技术与自我意志的提升。”

大赛农机修理赛项现场。人民网 涂敏 摄

大赛农机修理赛项现场。人民网 涂敏摄

不只是自我的提升,通过以赛促训带动了一群人提升,是众多选手赛后的共识。大赛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设置项目,旨在推动项目相关领域技能人才水平整体提升。对此,福建省代表团茶艺项目职工组的选手郭淑敏深有体会,作为一名中专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的专业教师,她在备赛训练期间带领学生同学习、同训练。“过程中提升了大家的能力,也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茶艺的魅力,对这门技艺越来越认可。”她说。

大赛餐厅服务赛项现场。人民网 涂敏 摄

大赛餐厅服务赛项现场。人民网 涂敏摄

激发更多人才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施展才干、建功立业是本次大赛的重要目的。来自重庆代表团餐厅服务赛项职工组的黄雨菲将参赛的主题宴会名称定为:“村意盎然”。围绕“村”字,她引用新农村、智慧农场建设、新型农产品等元素,融合到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中。“展示非遗文化,展示农村特色。”她说,希望通过作品,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大赛电子商务赛项现场。人民网 龙章榆 摄

大赛电子商务赛项现场。人民网 龙章榆摄

更多亮点还在赛场上呈现。在大赛农机修理项目中,北京代表团16岁的曹皓然是年龄最小的选手,现场,他老练的手法引发众多观众围观。实际上,根据统计,本届大赛参赛选手中30岁及以下占参赛选手总数的73.8%,20岁及以下占参赛选手总数的37.1%,平均年龄25.6岁,曹皓然一样的年龄选手还有2名。这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年轻人正成为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的主力,越来越多年轻人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后备力量。

大赛美发赛项现场。人民网 涂敏 摄

大赛美发赛项现场。人民网 涂敏摄

激烈的赛场外,工匠名师的展演同样精彩。一张小展台上,来自四川66岁的陈玉认真整理着手上的福锦,见有人走近,她立刻起身介绍作品的工艺与特性,“即使老了还要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技艺!”。来自贵州晴隆县的布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李利到展台除了宣传非遗文化,还有其他想法。近年来,她返乡创业将非遗文化发展成了“指尖产业”,带动200余人就业。她希望:“通过展演让更多村民看到,乡村产业大有可为。”

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现场。人民网 龙章榆 摄

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现场。人民网 龙章榆摄

乡村工匠名师是我国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活态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宝贵资源。结合乡村特色,大赛同期举行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全国415名乡村工匠通过展演、交流、展示、分享及推介等方式,展现乡村工匠技能技艺风采,服务乡村产业,成为大赛的另一大亮点。

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现场。人民网 龙章榆摄

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现场。人民网 龙章榆摄

5月10日下午,大赛正式落幕。经过比拼,有22名选手获得金牌、44名选手获得银牌、66名选手获得铜牌。落幕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介绍,当前,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设工作在不断推进,将继续为广大乡村劳动者搭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乡村培养造就更多工匠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队伍支撑。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