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人民日报看贵州

娄山观·2024贵州两会 |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

苏滨 杨锏 陈洁泉 亢泂櫆
2024年01月23日11:01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春华秋实又一载,砥砺奋进谱新章。一场迈向春天的盛会——2024年贵州两会如约而至。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顶住压力,攻坚克难,全省经济运行逐季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回升向好,总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回望2023年,一季度经济增长2.5%,上半年经济增长4.4%,前三季度经济增长4.8%,全年经济增长4.9%,全省经济运行逐季回升向好,绘就一条奋进上升线。作为稳住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贵州新型工业勇挑重担。

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试车投产,在贵州省黔南州高新区,深耕磷矿资源,做好“富矿精开”的故事正在展开。

“从磷矿石到磷酸铁锂,公司建成一套相对完备的产业链。而且生产过程中废物较少,产生的磷酸铵是一种肥料,能当副产物进行销售。”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综合部办公室主任张启航介绍,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公司,裕能在福泉投资85亿元,建设30万吨/年磷酸铁、30万吨/年磷酸铁锂以及配套黄磷制酸生产线,年产值超百亿元。

过去生产一吨磷化工初级产品,产值只有几千元,还污染环境;现在加工成磷酸铁、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不但产值翻番,连尾气、废渣等也能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当地不少干部感慨,“富矿精开”,重点在矿上,落点却在一个“精”字上,要精耕细作,精细加工。

“围绕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建设目标,我们引进一批产业耦合度高、发展势头好、生产要素配套齐的新能源企业,实现企业产品就地互通、生产材料互补、产业发展共融。”黔南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说,从传统的磷化工到如今的风口产业,全州打造出磷化工为“旗舰”、新能源材料为“主力舰”、节能环保为“护卫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矿产资源被吃干榨尽,经济价值被全力释放。

国发2号文件明确支持贵州,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贵州抢抓政策机遇,围绕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奋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挖掘数据富矿,扬帆数据蓝海,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贵州狠抓实体经济,坚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加快建设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全省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总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文旅深度融合,流量留量实现“双促进”

近年来,贵州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让文化“流量”变成旅游“留量”,深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写好旅游资源精深开发文章,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以文塑旅,贵州将文化注入旅游场景,将红色资源视作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舞美置景神秘震撼、人景物相互呼应、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红色文化氛围浓厚……1月15日,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剧目在贵州遵义首次试演,以科技赋能促进红色文化的视觉化与沉浸化呈现,与贵阳的红飘带项目遥相呼应,成为双子星座。

以旅彰文,贵州积极利用旅游市场挖掘、提升、重塑文化资源,以旅游庞大流量塑造新型文化景观。“怀旧+潮流、烟火+文化、在地+网红”的搭配,成为黔中大地文旅融合的消费新风尚。

夜幕降临,贵阳市青云市集路边音乐会热闹非凡、深夜书店座无虚席、美食街区人头涌动……这里市井烟火的历史感与时尚潮流的年轻态并存,唤醒了一条老街的灵魂,擦亮了贵州文旅IP,让旅游更有“诗意”,文化走向“远方”,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驻足打卡和体验消费。

数据显示,2023年七八月的避暑季,青云市集作为网红街区,共接待游客超347万人次,营业收入1.067亿元。

“网红”如何变“长红”?一字之差,背后却蕴藏大功夫。青云市集从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优化、商圈氛围升级等方面持续为街区发展提供新动能,打造城市漫游中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窗口。

2023年“村BA”人气爆棚、“村超”现场座无虚席,黔东南“两村”赛事火热出圈,成为火爆打卡地。 为将“流量”变“留量”, “两村”始终保持村味十足的现场氛围、热情洋溢的民俗表演,烟火浓郁的街景民情,坚持以赛扶产、以赛助旅、以赛兴城,共同书写品牌塑造、流量转化、文旅融合“三篇文章”。

如今,贵州推动文旅产业向重品质、重场景、重体验的方向转型升级,优化产品内容、提升服务品质、规范旅游市场,以全域旅游新格局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奋力开辟旅游“新赛道”,打造流量“引爆点”,狠抓留量“关键点”。

农业接二连三,特色高效实现“双发力”

寒冬时节,正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黄金期”,遵义市绥阳县风华镇溪源村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轰鸣、工人修建排洪沟渠忙碌不停。

“项目覆盖土地面积1580亩,建成后将惠及全村12个组768户村民。”溪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兴红为“粮田”将变“良田”欣喜不已。

屋外寒意阵阵,贵阳花溪区的草莓种植基地暖意浓浓,一颗颗鲜红草莓从一垄垄青翠绿叶间探出头来,果味飘香,采摘正盛。一旁的草莓育苗实验室同样一派火热。“今年预计草莓产值可超过百万元。”种植基地负责人陈筱婕对育苗、种植、农旅、农技推广等现代高科技一体化发展信心十足。

梵净山下,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世界抹茶超级工厂”内正如火如荼忙生产,抹茶碾磨、超微粉碎、低温干燥等4条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赶订单。“2023年公司茶产品产量达1200吨,其中抹茶销售突破1000吨,抹茶系列产品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谈成就化发展方向明确。“今年还将继续丰富抹茶深加工食品系列产品,持续做大体量助力提升贵州抹茶的全球份额。”

……

更多“粮田”变“良田”筑耕基,生态特产“接二连三”涨身价,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促振兴……眼下虽是冬季,贵州省各个农业园区生机勃勃,农业产业发展足音铿锵。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扬长避短开发山地潜力,持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3年以来,贵州通过强化耕地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以及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做足“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全力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

生态持续改善,绿水青山实现“双转换”

数九寒冬,黔西南州贞丰县金井村花椒种植基地依然绿意不减。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花椒种植基地的工人们正进行着修枝、施肥等管护工作。“种植花椒,既保护了水土,又增加了经济收入。”金井村花椒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光伦说。

荒山变绿,群众增收。近年来,贞丰县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度融合,成功探索“顶坛模式”,将花椒作为石漠化治理和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走出了一条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式”治理新路。

贞丰县的石漠化治理是贵州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缩影。贵州省各地立足本地实际,科学、精准治理石漠化,按照各地石漠化严重程度,分类分级施策。重度石漠化地区没有发展产业的基础,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中度石漠化地区有土壤,就种草发展畜牧业;轻度石漠化地区土壤较多,就大力发展经果林。2023年,贵州省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达到744平方公里。

如今,放眼眺望贵州大地,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

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的黔南州荔波县,依托优厚的生态资源禀赋和“世界自然遗产地”金字招牌,奋力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从一域观全局,贵州优良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为持续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化提供黄金发展机遇。

2023年11月,黔南州林业局向龙里县醒狮镇大岩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颁发贵州省首张村集体林业碳票。凭借这张碳票,大岩村5000余亩集体森林资源变成流通资产,当天银行为合作社授贷集体林业碳票50万元。

“碳票”变“钞票”,一张张碳票的发行,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转换”。截止目前,贵州省累计颁发林业碳票15张,获得融资授信5.68亿元、放款1.865亿元。

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做深做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半篇文章”,完善制度体系,形成制度成果,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贵州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生态要素成为生产要素、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变成经济财富。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