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上水村:以产业强根基 谋发展惠民生
冬季是农闲时节,可清镇市卫城镇上水村的村干部却在“农忙”。他们在卫城周边走村串户,测量土地、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他们要抢在春耕前,为一万亩红缨子高粱种植筹足土地资源。
村集体的发展必须依靠产业来支撑,上水村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途径,按照组织领路、能人探路、农民跟路、抱团上路的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上水村村干部到村民家中了解发展意愿。李锦明摄
“今年要增加到10000亩。”贵州一农蔬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吕刚说,有了2023年的成效,土地流转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经签下7000多亩的合同。
这种扭成一股绳大规模种植的方式,过去的上水村想都不敢想。过去由于缺乏发展领路人、土地零碎、农户自种自营收益不高等问题,上水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为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年轻的村支两委班子积极探索新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和征集村民们的意见建议,上水村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引进能人带头,盘活闲置土地、闲散资金、闲散劳动力,以村集体+企业+村民+村干部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发展高粱、水稻种植产业。
对于村民郭启芬来说,把无力耕种的7亩土地流转出去是个明智的选择,这样每年不仅能按时得到租金,还不用担心土地被撂荒。村民赵志江也刚刚与村委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今年他会选择在基地务工,按天数领取薪金。
清镇市卫城镇上水村航拍图。鲍凯摄
2023年,上水村种植的2000亩红缨子高粱和319亩“旱改水”项目获得了成功。该村也在一年内分三次向村民兑现了土地或资金入股分红、青苗补偿、务工薪金等660万元,同时也给村集体经济带来82万元的增收。上水村用产业发展的成果,向村集体交出了高分答卷,也让村民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上水村坚强的组织后盾,还有干事创业的‘领头羊’,这是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动力。”吕刚说,公司这种参股方式能够让各方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实现了集体的有效增收,村干部劳有所获,村民联结带动和经营主体的多方共赢。
如今,上水村的烘干项目已基本建成。该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占地1500平方米。在它的加持下,上水村的高粱和水稻产业将更有保障。在烘干项目另一侧,三栋现代化肉鸡养殖标准厂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5000平米的养殖场投用后,上水村的产业根基将得到进一步夯实。2024年的上水村,正沿着以种植、养殖为主,加工服务为辅的产业线路蹄疾步稳。
“要破解困扰绝大多数老百姓发展的问题,让他们有方向、有路子、有奔头、得实惠。”卫城镇上水村党支部书记任红说,将进一步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引导群众走他们认可的发展道路,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李锦明、刘晓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