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你看这个出菇率达到了90%,旁边这个没有出菇主要是因为它上面这个干了,如果我们把这个去掉过后,和这种一样整齐,就是采用统一杀菌,出菇整齐度会提高。”省级科技特派员聂宗平和团队的其他人员说道。
田坝镇兴旺村平菇种植基地的平菇长势良好。
初冬时节,走进七星关区田坝镇兴旺村的平菇种植基地,棚内清新的菌香扑鼻而来,一排排菌棒摆放整齐,一簇簇水灵灵的平菇破袋而出,一朵朵鲜嫩饱满的菌叶长势喜人,科技特派员聂宗平和他的团队穿梭在各个棚内查看平菇的生长情况。
聂宗平是一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在该平菇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他的团队作为技术支撑积极参与到项目申报、基地选址、设备采购、菌棒生产、出菇管理等工作环节中,并采用新型种植模式提高出菇率,奏响了丰收“致富曲”,为基地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力量。
“在今年平菇生产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高温,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后来我们经过实验,改变了菌棒的接种模式,采用单头套环,竹签接种,立式培养菌包,减少了感染率。”聂宗平说,在他们的努力下,目前基地种植的平菇出菇率和生长状态十分可观。
“目前我们基地种植的平菇有24万棒,今年产量预计约72万斤,总产值在150万元左右,预计我们明年总产值是在450万元左右,主要销往重庆、贵阳等省内外城市。”基地负责人李敏开心地说。
工人进行平菇采摘。
据悉,自服务田坝镇以来,聂宗平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帮助基地实际解决了各种种植难题。在高温季节采用立式排袋养菌,解决了传统垒墙容易烧包的问题;示范区采用双层遮阳网和间歇性喷水降温新技术,取得了一定的降温效果;找到了子实体出现畸形菇以及黄斑病等异常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自2019年到田坝镇提供食用菌技术服务以来,聂宗平带领自己的团队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有力提高了合作社、企业及个体种植户的市场意识和科技意识,并培养了20多名技术能手,让食用菌种植户们从传统型农民转变成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从我们菌种的选材、菌棒的生产,这些技术员们在各个环节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现在出菇率比较好,我们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回想基地发展的不易,李敏满怀感激地说。
与此同时,白马山国有林场的天麻种植也迎来了丰收,科技特派员查钦也送技下乡,为种植户答疑解惑。
技术人员与种植人员查看平菇长势。
“像这种土挖出来,明显看到天麻发生了腐烂,极有可能是这个窝头挖得太小了,雨水淹没造成的,这种情况建议以后起窝头的时候尽量往高处挪……”在天麻采挖现场,省级科技特派员查钦边查看天麻生长状况,边给种植户黄训发讲解天麻“生病”的原因。
据悉,黄训发种植天麻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之前由于经验不足,缺乏技术指导,加上气候影响,导致他损失严重。2022年,由查钦带头组成的科技特派小组为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从选土、选材、育种、病虫害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之前他们是采用大地育种,后面我们教他们采用天麻袋栽育种技术,不仅缓解天麻连作障碍问题了,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育种效率。”查钦说。
科技特派员与种植户沟通天麻种植问题。
在科技特派员和种植户们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基地种植的天麻终于迎来了丰收,种植户们脸上洋溢起了幸福的笑容。
“2022年他们对我们进行技术帮扶以后,对我们天麻的育苗、仿野生栽培、收割等进行技术指导,今年算是迎来了大丰收,很感谢这5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成果,让我们有信心把天麻种植产业继续做下去。”黄训发开心地说,今年自己共种植天麻约400亩,预计产量120吨左右,产值360万元。
科技特派员与种植户沟通天麻种植问题。
近年来,七星关区把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特派员服务热情和工作活力,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切实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水平,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据了解,2023年服务七星关区的科技特派员共69人,其中,省级科技特派员42名,市级科技特派员27名,涉及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水产养殖、农产品储藏与加工等多个领域,引进农业新技术111个,推广示范农业新品种247个,指导服务企业、合作社186家,帮扶农户563户,培养技术能手或致富带头人242人,领创办企业3家;科技特派员和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实现了“订单式”需求对接、“菜单式”服务供给,助推乡村振兴。(图/文 刘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