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花山村做好三篇文章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以来,开阳县龙水乡花山村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做好组织建设、社会治理、产业发展三篇文章,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做好基层组织建设文章,筑牢“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最基本的肌体细胞,是党组织的根基与血脉,也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的“最后一公里”。
龙坑渡口遗址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当日活动。
抓好责任落实,强化担当作为。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把党建工作摆上主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实行村总支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分管副支书专职抓、具体抓、靠上抓,党建工作人员坚定不移扛在肩上、牢牢抓在手上,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营造起基层党建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履职尽责。作为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和“神经末梢”,花山村党支部必须按照中央、省、市、乡、乡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定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各领域形成生动实践,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途径,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场次,开展“三会一课”10次,努力使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用强大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筑牢执政基础。基层党组织建得起、立得住,才能有作为。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坚持做到“四不发展”,即没有经过政治审查的不发展、培养考察期限不足一年的不发展、没有经过党校培训和培训考试不及格的不发展、多数党员和群众不同意的不发展。优选在村大学毕业生,村两委后备干部,优秀农村青年等人员,推动基层党组织把脉自身建设、找准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让每个党员都树立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
做好乡村产业发展文章,筑牢“振兴基石”
充分发挥花山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着力培育壮大有花山特色的乡村产业,更快更好地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
做好产业规划,助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一村一品”,激发乡村振兴强劲动力。在产业选择、规划选择、品种选择上,更好做到适应市场需要、符合当地发展实际,将资源禀赋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牢固树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利用开洲湖龙水库区的机遇,结合花山村的气候资源等优势,规划在花山村发展枇杷、蜂糖李、黄桃等产业3000余亩,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观摩蜂糖李种植基地.
转变群众观念,彰显区域特色。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新时期发展的新理念新政策新知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转变观念,跳出乡村小圈子,置身乡村振兴大格局。切实找准发展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科学深入谋划本地区产业及发展思路。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充分把区域基础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在花山村发展蜂糖李1000余亩,把产品特色、生态特色、发展特色彰显出来,形成一条符合实际、独具特色、务实可行的发展路子。
培育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在发展特色产业时,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呼声和要求,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集智聚力,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善于从群众身上找到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秘笈”的同时,更着力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难题,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真正让特色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
做好农村基层治理文章,筑牢“平安基石”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化群众宜居“硬环境”。实施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治房”“治厕”“治垃圾”“治水”“治风”工作。掀起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治房和改厕、治垃圾,建好管好运营好农村道路,同时,抓好河道清淤、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工作,为群众创造天蓝、水清、树绿的生活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村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邀请专家到花山村对种植户进行蜂糖李种植技术培训。
打造淳风化俗“舒适圈”。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典型评选活动,挖掘培育各类模范人物,树立移风易俗家庭,设立善行义举,为培育文明新风提供鲜活教材,让全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坚持把村规民约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正气。
增添乡村治理“正能量”。借助龙水乡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开展村民学法守法用法学习活动,通过案例重现、视频直播、警示教育等方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群众传播法律知识12场次,引导群众知晓法律法规、守好法律红线,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集结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普法宣传队,开展“普法到田间地头”“普法到村寨”等宣传活动6场次。依托“互联网+”平台,开设“政策解读”“法律援助”等功能栏目,提供惠民政策答疑、调解村组邻里纠纷等服务,深层涵养法治乡村建设“清风正气”。(图文由开阳县委宣传部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