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铜仁视窗

碧江:“南碧携手”共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3年11月07日14:30 |
小字号

近年来,东莞南城组团(南城、莞城、望牛墩、松山湖)携手铜仁碧江,立足碧江乡村振兴建设基础和实际,严格落实贵州省“强村富民”三年行动工作部署,借鉴广东省“四小园”建设经验,坚持“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市场主导”发展思路,携手打造“我在贵州有个园”项目23个,共同绘就“和美乡村·产业振兴”新画卷,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通过东西部产业协作 打造我在贵州有个“仙草园”

通过“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总部+贵州基地”模式,引进加多宝集团及其原料集采公司东莞加多利贸易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订单式农业,共建碧江区“油茶+仙草(夏枯草)”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仙草园”种植规模达3万亩,辐射带动碧江15个乡(镇、街道)79个行政村(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其中,涉及东莞市40家企业及社区捐赠认领共建仙草园13个,已形成山上山下、房前屋后家家种植“仙草园”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通过“万企兴万村”,打造我在贵州有个“草莓园”。

通过“万企兴万村”,打造我在贵州有个“草莓园”。

通过东西部协作平台,引进加多宝原料种植订单农业,为碧江实现“地头连着市场,种有方向,销有定向,价有保障”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项目带动3万余名群众就业,增收4700余万元。如和平乡德胜屯村村民刘然电、杨谷花夫妻俩,通过种植玉米套种方式,种植1.3亩“仙草园”,实现种植收入5000余元,仙草园务工收入近万元,一年增加收入约1.5万元,实现农村高龄劳动力的就业增收。

结合仙草开花特性,高标准打造加多宝小镇——农旅研学基地项目,大力发展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及研学项目,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的同时,不断促进旅游产业增收。目前,仙草园附近已增加不少农家乐餐饮配套,群众还自创了仙草炖鸡、仙草粑粑、仙草蜜等衍生品,不断丰富旅游项目及销售产品业态,让仙草园建设走得更远更广。

通过家庭农场建设 打造我在贵州有个“蔬菜园”

家庭农场是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碧江区结合《铜仁市2023年东西部协作资金培育扶持家庭农场实施方案》,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壮大,不断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共培育认定家庭农场462家。通过家庭农场建设,更好地为本地区蔬菜瓜果供应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更好地服务东部落户碧江的农业企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碧江区宋家坝村罗兴友家庭农场,发展48亩大棚种植,就近聘请工人10人,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经营管理,所产蔬菜供应碧江各大超市,实现年收益超过27万元;碧江区和平乡华以家庭农场,已成功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每年约30万斤冬瓜销往广东,打通从碧江田间地头到广东市民餐桌的供应链;东莞市鸿骏膳食管理有限公司于2022年落户碧江,主要经营中小学生营养餐供应配送、预制菜、“中央厨房”等业务,与碧江区6个乡镇的家庭农场签订农产品产销协议,扩大碧江区“蔬菜园”销售渠道,促进碧江实现“地头连着市场,种有方向,销有定向,价有保障”农业发展新格局。

通过东西部产业协作,打造我在贵州有个“仙草园”。

通过东西部产业协作,打造我在贵州有个“仙草园”。

通过“万企兴万村” 打造我在贵州有个“草莓园”

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东莞市天安数码城与木弄村自2021年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紧紧围绕木弄村“农业+旅游+体育”的发展路径,每年支持木弄村3万元-5万元提升草莓园建设规模,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让木弄草莓更有市场竞争力。

同时,天安数码城内拥有2000多家电子科技企业,天然形成一个拥有强大消费力的市场,每年组织园内企业提前认购木弄村优质草莓和相关农特产品,并在园内设置23台碧江农产品自动售卖机,不断扩大“碧江好物”在莞销售渠道;今年8月4日,碧江区在东莞天安数码城成功举办2023年铜仁市碧江区农特产品及文化旅游(东莞)推介活动周,现场签约项目14个,签约资金18.5亿元,不断深化村企结对协作内涵,助力木弄村乡村振兴发展。

通过家庭农场建设,打造我在贵州有个“蔬菜园”。

通过家庭农场建设,打造我在贵州有个“蔬菜园”。

通过美化家园建设 打造我在贵州有个“振兴公园”

依托铜仁市“一带双核”发展布局,结合铜仁市乡村振兴产业带梵净山马拉松赛道资源,投入东莞市财政帮扶资金480万元,对坝黄镇宋家坝村进行人居环境升级改造,建设占地约11000平方米的乡村集市广场,增设道路亮化美化设施、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还融合“茶灯戏”壁画与席氏家风家训等当地文化,绘制独具特色的墙绘,环境美化的同时,还成为碧江区市民休闲、锻炼、娱乐的重要场所,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公园。

通过美化家园建设,打造我在贵州有个“振兴公园”。

通过美化家园建设,打造我在贵州有个“振兴公园”。

目前,项目已带动15人就业,助力农产品销售推广,加大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每年服务游客10万人次,集体经济增加收益5万元。(图/文 碧江区乡村振兴局)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