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玉屏视窗

玉屏县混寨村:奏响乡村振兴“交响乐”

2023年11月06日14:30 |
小字号

混寨村位于玉屏县朱家场镇东南部,以稻田文化、滴水瀑布而远近闻名,素有朱家场镇“鱼米之乡”的美誉。

混寨河风光。

混寨河风光。

2021年,东莞常平、桥头、谢岗组团与玉屏开展东西部协作。结合混寨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特色,常平累计投入莞铜东西部协作资金1051.2万元,在打造示范村综合发展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劳务协作、生态环境美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阳光雨”党建服务等举措,混寨村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效益、生态环境水平和群众幸福感,走出了一条产业有发展、百姓能致富的新路子。

以“思想”为根本 奏好“党建引领”主题曲

2021年,在粤莞铜工作组玉屏小组推动下,东莞市委组织部投入10万元,帮助混寨村盘活闲置村小校舍,建设了“阳光雨混寨村党群服务中心”,通过设置办公场所、多功能活动室、专项服务室、人才驿站等,构筑党群服务暖心平台,打造涵盖旅社、食堂、书屋、快递、展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稻田文化综合体。

混寨村村民在收割水稻。

混寨村村民在收割水稻。

借助“阳光雨”党建经验,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混寨村党支部以阳光雨混寨村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持续打造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党员队伍。

“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离不开党的领导,要懂得感恩和珍惜。”混寨村村民姚元茂已有39年党龄。他说,将继续发挥余热,为村里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满足群众实际需求,混寨村还打造了农家书屋、莞玉文化长廊、文化广场等,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群众文化自信。

此外,混寨村还从党员代表、致富能手、“五老”等人员中推选出一批组织协调能力强、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乡贤寨老成立“五老”党建联盟,设立“村管事”联络站,为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提供平台,提高村民主人翁意识。

以“致富”为主线 奏好“产业发展”协奏曲

玉屏拥有“中国黄桃之乡”的美称,混寨村黄桃栽培历史悠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效益,东莞常平组团坚持种好“一颗桃”、培育“一朵花”,先后投入资金400万元,建成黄桃加工生产线、500亩藏红花基地和藏红花初加工生产线,通过利益联结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混寨村水稻收割。

混寨村水稻收割。

技术赋能黄桃果干加工生产线。引进400亩新品种桃,延长黄桃成熟时间;投入280万元资金购置黄桃加工设备,扩建装修现有创业就业扶贫车间,建设黄桃果干加工生产线,实现日产黄桃干2吨,引导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建设藏红花种植基地,发展林下经济。近年来,玉屏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采取“村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藏红花种植,混寨村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和劳动务工实现持续增收。

“一小时10块钱,在家门口做事,老人小孩全照顾到了。”混寨村村民刘元珍说,父老乡亲们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

以“人才”为动力 奏好“劳务协作”进行曲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东莞常平组团通过强化人才协作,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和新农人创业基地,让村民实现灵活就业。同时,依托东莞广阔的制造业市场实现劳务输出,提高混寨村就业水平。

采取“东莞社工督导+对口县区本地社工”的协同服务模式,打造“村花”社工服务品牌。从东莞选派3名社工驻点混寨村,累计走访群众50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130余人次,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社会工作专业队伍。

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东莞常平组团投资帮扶资金300万,建设了696平方米的莞玉新农人创业基地,并组织养殖、种植、家庭农场经营者、乡村旅游创客等参加培训。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购入旋耕机2台、收割机1台、无人喷雾机1台,服务全村800余亩水稻、油菜和1800余亩精品水果及周边村寨。

混寨村村民在晾晒稻谷。

混寨村村民在晾晒稻谷。

培养致富带头人。在混寨村分批次选派多批村“两委”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东莞进行市场考察、开展集中学习培训,把新理念、新技术带到混寨村,种植户年收入从几千元增加至几万元。以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才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技术、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培训,提升群众生产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确保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黄桃种植大户杨德仙说:“学习‘土地托管’管理经验,了解黄桃加工厂建设情况和产业规划,打消了黄桃销路顾虑。”

以“生态”为保障 奏好“绿水青山”交响曲

混寨村位于青山冲水库上游,拥有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区、畜禽养殖禁养区。2021年,东莞常平组团先后投入178万元,按照“绿野仙踪·田园秘境”的村庄形象定位,优化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宜居新乡村。

混寨村一粒米展厅。

混寨村一粒米展厅。

实施生态河堤改造建设,开展河道治理、植树造林等综合生态工程,大幅提升生态空间。2021年以来,混寨村共建设生态河堤1000米、完善产业路护栏2300米等。如今,混寨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开展“一分三净五改,两清三园”建设,加大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实施农村厕所革命,进一步加强农村清扫保洁、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体系建设并进行全覆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以“文化”为抓手 奏好“文明和谐”欢乐颂

自结对帮扶以来,东莞常平组团在文化振兴方面共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志愿服务。在党群服务中心大厅设立志愿服务、全程代办、综合服务等窗口,提供30多项服务。建设积分兑换超市,促进文明风尚、邻里和睦、环境宜居。联动县镇村三级政府,搭建“当地政府+东莞社工+本土社工+东莞爱心企业”平台。以“五老”人员为骨干力量,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建言献策、文化挖掘等志愿服务。

修建完善文化基础设施。通过翻新改造,将闲置小学打造成集新农人创业培训基地、食堂、农耕文化展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修缮古桥、古建筑,配备田园文化墙,建设沿河生态步道、莞玉文化长廊、风雨桥等,持续改善村容村貌。

“混寨特色田园乡村建成后,游客可以在展厅进行农耕研学、在田园采摘、在主题农场体验农事,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混寨村村支书杨瑛说。(图/文 葛永智、衷婷婷)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