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万潮:农文旅融合铺就幸福路
香炉山公园。
秋日的香炉山,天高云淡,步步皆景,美不胜收。在这里,只需迈开双腿,踏着层层栈道,诗意般的慢时光就在脚下。
“我们从凯里出发坐中巴车到香炉山脚,只要7元钱,不仅可以远眺云雾笼罩的香炉云顶,还可近观袅袅烟火的农家村落,在‘天然氧吧’中吃到特色小吃,很开心!”游客张大姐和姐妹们陶醉在秋日的美景中。
今年7月开园的万潮镇向阳谷花海农旅融合示范园,是当地新晋网红打卡点。每到夜幕降临,晚风轻拂,灯光星河、灯光隧道渐次点亮,犹如繁星点点,户外露营帐篷里更是欢声笑语,吸引周边群众来此感受美景、记录生活。
“我们在这里务工一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工作稳定还能照顾家人,晚上还可以欣赏灯光秀,真好!”正在基地给蓝莓除草施肥的劳动桥村营盘组村民田维芝开心地说。
向阳谷花海。
据贵州众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方洪介绍,向阳谷花海园去年10月开始运营,一期先后投入400余万元,今年200亩向日葵迎来盛花期,100亩西瓜吸引游客前来采摘休闲,明年5月底1000亩蓝莓中有400亩有望实现采摘,长期带动周边村寨10余名群众稳定务工,带动季节性务工60余人。
这是万潮镇依托千亩蓝莓精品水果产业基础,按照景区标准设计,配套建设了儿童游乐园、星空露营基地、特色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生态美景引客来,美丽经济促发展。“双节”期间,香炉山公园和向阳谷花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
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用生态美景提升旅游热度,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民族文化走向“远方”,逐步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持续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已经成为万潮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香炉山爬坡节。
近年来,万潮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依托城市近郊、交通便利优势,着力地域特色产业优势,创新乡土产业“花”样发展。
耕地的、播种的、采摘的,秋日的万潮格河坝区蔬菜种植基地,一幅忙碌的秋冬种画面。
“我家都是种植白菜、瓜豆等应季蔬菜,基本上每天都有菜卖。”种植大户顾业兵笑呵呵地正忙着采收小白菜,因为今年菜价好,他租了20多亩地种植,加上养猪收入,今年可望有10多万元的收入。
据格河村村支书潘泽能介绍,格河村距凯里较近,加上地势平坦,很多农户“一户多产”,纷纷在家种植薄荷、韭菜、小白菜、豆类、瓜类等蔬菜,同时发展养殖产业,直供凯里和周边县市。
凯里市恒益勇业养殖场的楼房式养猪场内,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
“快点快点,马上上料......”总经理袁勇吩咐一条龙上料的工人,“现在国家政策好,我和弟弟袁大江一起和施秉县新希望六和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带动劳动桥村17户创业,发家致富。”
在他们的自动化、科学化喂养下,务工群众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生猪一年出栏2批,4800头生猪直供凯里市场,实现年收入100万元以上,这也是继香炉山生猪养殖项目后的又一经济增收利器。
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冲锋号下,目前,万潮已形成了格河蔬菜中心种植区200亩、万潮精品葡萄2000余亩、蓝莓1000亩、笔架林下鸡年出栏6万羽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有力地赋能乡村振兴。
立足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传承发展苗绣、芦笙等文化,让苗文化得以更好地走向国内外市场。
“叔妈,我来交货了。”近日,今年68岁的劳动桥村棉花冲组村民吴玉英来到位于万潮镇的凯里凯云绣染坊交苗绣成品。
在凯云绣染坊的仓库里,衣服、布匹、围腰、背带……五颜六色的苗绣成品引人注目。
“省外订单多,我们刚刚做完河南客商需要的6000米植物染布料,现在正在整理一些绣好的绣品,准备马上发货。”绣染坊创办人何光英正在组织绣娘们加班加点打包订单。
据何光英介绍,她全家都在从事苗绣产业,儿子顾伟伟作为全省非遗传承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专门在贵阳花溪销售苗绣产品,还负责设计苗绣样品交由她们绣制,媳妇则在凯里开店兼开发苗绣文创产品,加上万潮的染坊和舟溪的织布坊,绣染坊带动300余名群众家门口务工,实现创收20万元左右,绣染坊每年也创造了60万元的经济效益,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在“公司+绣娘+订单”的运作模式下,如今,形成了一条完整集研发、制作、销售、推介为一体的苗绣产业链,迈出了民族文化传承振兴的重要一步。
景区有人气、本地有资源,如今,万潮镇审时度势,借助风景名胜区,深入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借助香炉山公园、中华医学文化园“两园”发展带动老鸦山、营盘山“两山”发展,助推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并通过全域推动文化产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尽全力将万潮打造成游客常来、想来,来了常住的康养地、养心地、度假地。(图/文 粟琼、吴育利、龙治霞、蒋运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