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2个国家级花生示范项目通过省级测产验收

近日,由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龙友华,省农科院旱粮研究所所长吴迅、油料研究所副所长王军、市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等组成的专家组到沿河自治县,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贵州高原地区优势特色农业绿色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子课题《沿河珍珠花生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沿河县2023年花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和贵州省2023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揭榜挂帅)——花生小面积超高产示范田进行现场考察与测产验收。
专家组现场考察测产验收。
专家组先后到淇滩镇艾坝村、官舟镇瓦厂坝村,察看沿河珍珠花生新品种展示与示范现场,听取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考察展示、示范新品种田间表现,并按好、中、差随机抽取9户农户种植花生田进行临田测产验收。经过丈量、采摘、剔除烂果秕果、称重等环节,专家组认为,项目区花生种植规范、田间生长整齐,科技种植水平高,管理良好,产量达到预期效果,达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对促进珍珠花生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致通过验收。
其中,《沿河县2023年花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区平均亩产达278.59公斤,比项目目标任务250公斤增加28.59公斤,增长11.44%,比非项目区平均亩产241.42公斤增加37.17公斤,增长15.4%。由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实施的省级“揭榜挂帅”——花生小面积高产示范田亩产达334.8公斤,比榜单目标300公斤增加34.8公斤;由田永国花生团队实施的省级“揭榜挂帅”——花生小面积超高产示范田亩产达312.33公斤,比榜单目标300公斤增加12.33公斤,均达到省级“揭榜挂帅”榜单产量要求。
采收花生。
“沿河珍珠花生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采取花生种子精选、单粒精播、控制旺长、叶面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来提高花生的纯苗率,经过现场测产验收,亩产量达到了334.8公斤,比传统种植增产139.4公斤,达到了项目的预期效果。”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副所长王军说。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在农业农村部、科技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针对沿河特色产业珍珠花生高产优质品种少、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等难题,课题组帮助沿河开展品种鉴选和改良,优化花生高效种植模式、高产栽培、绿色防控,集成珍珠花生提质增效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应用,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过项目的实施,来提高我们沿河珍珠花生的种植水平,提高我们沿河农民的收入,促进产业增效。”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龙友华说。
现场测产验收。
近年来,沿河把珍珠花生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来发展,不断加大花生生产力度和科技推广力度,除鼓励农民自种花生外,还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引领产业发展。通过采取引进优质花生品种,科学种植和管理,着力提高珍珠花生产业的绿色化、高产化和品牌化。在科研人员的精心指导和技术支持下,花生长势良好,棵棵果多粒满,提振了企业和农户发展产业的信心。
“通过专家组对花生的窝行距、密度进行试验示范,这样种植产量大大地提高了,实现了亩产300公斤以上,我完全有信心今后把珍珠花生产业做大做强,让群众致富、让合作社增加收入。”沿河黄土乡农特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黎仕斌说。(图/文 陈晶晶、张洪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