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万亩高粱奏响丰收“交响曲”

秋风起,高粱红。眼下,正是高粱成熟收割的时节,沿河自治县1万余亩高粱迎来丰收,该县种植户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高粱,做到颗粒归仓。
近日,笔者走进位于该县后坪乡的沿河红粱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粱种植示范基地,连片的高粱映红了整片田地,火红的高粱穗压弯了枝头,株株高粱颗粒饱满,在阳光下分外耀眼。
火红的高粱穗压弯了枝头。
在地里,收割机来回作业,一行行高粱被收割机“吞”进肚里,又“吐”出粉碎后的秸秆,收割、脱粒一气呵成,奏响了高粱丰收的“交响曲”。
“今年收成还可以,我很满意,公司也很满意,我们准备这几天把基地的高粱收割完了就开始收购农户种植的高粱,今年按照比保底价高两毛的价格来收,提高农户种植高粱的积极性。”红粱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温泽说,准备明年在后坪建一个仓库,把这里作为合作社发展高粱的重要基地,进一步强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成熟的高粱等待收割。
高粱地里,铁牛一边快速收割,农技专家一边忙着查看高粱长势、利用皮尺测量土地面积,通过现场机器采收、脱粒以及称重等方式实地测量一亩地块,计算高粱亩产量。经测算,该基地高粱田间种植规范,整体长势良好,机械化种植效率显著提高。
“今年在后坪乡下坝村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高粱260亩,通过临田测产,实现出田亩产量451公斤,折合干高粱产量342公斤,产值2530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沿河区农业农村局农推中心主任胡国均说。
高粱种植示范基地。
今年来,后坪乡围绕“强烟兴粱”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去年高粱种植成功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种植红缨子高粱,明确以沿河红粱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行“统一供种、分散育苗、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统一存储、统一销售”的模式,按照“保底收购+市场价浮动”原则,对产出的高粱进行统一收购,确保农户种得出、不愁销、鼓腰包。
“我今年第一年种高粱,大概有五六十亩,照目前看来长势和收益应该是还比较满意,10来万元总该有,我非常高兴。”塘坝镇金竹村高粱种植大户廖定昌笑着说。
连片的高粱。
“今年,我们后坪乡总共发展高粱产业面积是3000多亩,种植的农户有500多家,按照每亩750斤,每斤3.50元的保底价保守的计算,这500多家农户每家今年就能够增收1.5万元以上。明年,我们计划继续推进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工程,按照全市强村富民的战略部署,把高粱产业继续以基地带动农户散种的模式推进,发展面积达到1万亩左右,打造成我乡继烤烟、茶叶之后的第三个支柱产业,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后坪乡党委副书记冯立科说。
据了解,为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以来,沿河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达56.43万亩,其中高粱种植1.5万亩,预计产量可达2900吨。(图/文 陈晶晶、张洪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