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罗甸视窗

罗甸驻村干部李根:退伍不褪色 用军人底色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2023年08月03日09:58 |
小字号

钢铁铸就百万军人,守卫着祖国万里疆域,如今,他们中的部分人退伍后仍初心不改,主动请缨奔赴乡村振兴一线,为建设美丽乡村而奔忙,彰显出新时代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精神风貌,罗甸县边阳镇新塘村第一书记李根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5月,黔南州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村,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李根得知后主动请缨奔赴驻村一线,被派驻到罗甸县边阳镇新塘村,担任第一书记,如今已有2个年头。两年来,李根走遍了新塘村的3个自然寨和8个村民小组,遍访了全村196户862人,见证着村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变化。在新塘村,提起李根,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位好领导。

李根看望身体不适群众.jpg

李根看望身体不适的群众。

见到李根时,他正在群众家里,询问生病的群众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家中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事无巨细。这看似随意的“拉家常”,已经成为李根驻村以来工作的一部分。

“驻村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到基层一线去磨砺自己,发挥军人的余热,为老百姓做一些好事,做一些实事。”罗甸县边阳镇新塘村第一书记李根告诉笔者。

驻村后,李根迅速转变身份、调整思维、适应环境,按照“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的要求摆正位置、积极进取,在上级领导和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认真履行“一宣六帮”职责,逐渐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李根与村两委工作人员交流现场.jpg

李根与村两委工作人员交流。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刚到新塘村的时候,李根就发现新塘村的环境卫生还不够好,产业还不够兴旺。在经过一番走访调研之后,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新塘村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一直都以发展种桑养蚕为主,传统种植、提篮小卖为辅,但真正参与种桑养蚕产业发展的农户不到全村总户数的十分之一。如何能把群众有效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激发群众内在“生产力”,让群众从“揣手看”变成“一起干”,成为李根到村以后思考的第一件事。

“我通过和村两委商量,组织人民群众召开院坝会、小组会,向他们宣传人居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想等等。”那段时间,李根几乎每个周末都留在了村里,他主动上门跑,走村入户访民情民意,并与村“两委”班子进行交心谈心,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起分析研究,通过争项目,向上级部门主动汇报协调到30余万元,用于新修村里面的产业发展便道,又动员群众开设了文明超市、新建了党建宣传栏等等,仅2021年一年时间,就发展了390亩种桑养蚕,辐射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村里的人居环境和移风易俗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李根与种桑养蚕种植户交流经验.jpg

李根与种桑养蚕种植户交流经验。

“李书记来到我们新塘村以后,为我们修了很多产业便道,让我们在发展产业上更加方便。”新塘村村民邹昌吉告诉笔者,李根驻村以来,为他们理清产业发展方向,如今新塘村的产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驻村期间,李根十分重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抓起,主动与村“两委”组织学习上级的重大部署,并健全值班值守、说事议事等制度,指导村党支部系统梳理工作事务并细化量化到月,帮助发展党员3名,组织开展支部活动6次、讲党课7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1余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9余件。同时结合自身职业和岗位特点,组织党员到罗甸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罗甸县烈士陵园参观,开展“缅怀革命烈士,弘扬革命精神”“我为群众办实事”“美化新塘,有你有我”等活动,让党员接受了洗礼,又让党的方针政策送到了田埂院落。

新塘村种桑养蚕产业.jpg

新塘村种桑养蚕产业。

“在我们村工作期间,李书记把村委会当作第二个家,把群众视为他的·家人。”新塘村党支部书记田茂福告诉笔者,李根到新塘村驻村以后,积极谋划产业发展,经常组织村“两委”到其他发展好的村去参观学习,为新塘村的产业发展理清了思路。

2023年,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接近尾声,在驻村轮换之际,李根选择留下来继续驻村。加上村民们的挽留,更是坚定了李根留下来与村民们一起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决心。

“虽然父母和女儿也很需要我,但我同样也放不下新塘村,单位的支持和家人的理解,是我继续驻村的底气。”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决定留下来驻村的同时,李根也深知愧对家庭。但他更明白,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从保家卫国到服务群众,从身着戎装到扎根基层,他必须拼尽全力、用尽真心,用军人的底色绘就建设乡村的振兴画卷。(图/文 梁超)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