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水城视窗>>水城要闻

文明滋养城市 幸福绽放芳华

——水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硕果香飘四溢

2023年01月09日16:54 |
小字号

创建结出丰硕果,文明之花正芬芳。2022年以来,水城区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契合“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实践,全面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幸福底色进一步擦亮,特色、魅力更加彰显,城市品质、温度大大提升。

文明滋养城市,幸福绽放芳华。

文明滋养城市,幸福绽放芳华。

夯实阵地固基础,“四强”激活驱动力

面向城乡基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增强城市创建硬驱动和软实力,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把价值要求植入群众心中。

牢基础强保障。按照有场地、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盘活现有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文化馆、图书馆、农民画孵化园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189个村(社区)图书室、阅览室、书画室、四点半课堂等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17个。

补短板强弱项。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6380余万元,改造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管网、污水治理等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丰富农村青少年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配足配齐功能室设备资源,开齐开足活动课程,实现未成年人课外学习教育阵地30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区有乡村学校少年宫中央项目学校42所、省级项目学校13所、市级项目学校10所,已实现乡镇乡村学校少年宫资源高效利用全覆盖。

聚人才强队伍。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制定了6类93家单位工作清单,围绕网报资料、部门评价、点位打造、入户检查“四个方面”打造232个点位。采取“15+N”组织构建模式,组建了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医疗健身、道德模范宣讲等15支常态化志愿服务队和N支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建立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队充实文明创建力量。全区共建成志愿服务队485支,共注册志愿者140336人,注册人数占常住人口20.8%,其中92769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达10万余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长为11小时。

凝共识强宣传。构建全时宣传格局,利用区级媒体开设“创建文明城市 打造康养水城”专题专栏,坚持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实行报、台、微、端同频共振。累计展示“创文”战线上的生动场景视频30期,反面曝光视频7期,发布系列报道700余条。在城区主干道布置高炮5个、道旗1000幅、小红旗1000幅,上墙公益广告1200余幅、更换围挡公益广告120余处。通过热烈浓郁的宣传氛围,掀起全民行动、全员参与、全面创建工作热潮,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优越感更加彰显。 

文明滋养城市,幸福绽放芳华。

文明滋养城市,幸福绽放芳华。

建优体系创特色,“四化”增强凝聚力

按照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员创建的要求,统筹推进“五大创建”活动,文明新风理念深入人心,城市、乡村“外在美”与“内在美”相得益彰,“志愿服务大集”让文明蔚然成风。

组织保障体系化。建立“1+5+1”工作体系,通过1个指挥部、5个工作组、1个联合督查组,把部署、执行、监督三个环节统一起来闭环推进,形成了区委、区政府一把手抓总,牵头部门部署落实,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全民动员、全力冲刺的文明创建工作格局。2022年以来,全区共召开5次创文大会、7次常委会会议、5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创文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实地督查指导38次,现场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40余个。

区域包保责任化。将30个乡(镇、街道)纳入包保范围,主城区划分为62个区域,构建了区级领导包片、区直单位包区域、街道社区干部包网格的“联创共建”三级包保体系,32名副县级以上领导、60个部门承担了包保任务,包保领导及“联创共建”单位按照每周到包保区域开展工作2次以上;对路面卫生质量、垃圾清运、垃圾箱破损等情况进行全面大排查、大整改,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门前三包等行为做到严防死守;加强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人乱穿马路、电动车摩托车不戴头盔等突出问题的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治理水平。

专项整治长效化。坚持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常态长效开展专项整治。整合部门力量开展“野广告”、电缆飞线、农贸市场、交通文明等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已整治电缆整治1500余处、背街小巷整治32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改造老旧小区3个、改造改善农贸市场3个,完成钟山大道、凉都大道等重点路段安装物理隔离栏1.1万米,修补更换人行道板1.2万平方米,修复沥青路面1.4万平方米。全区39个值守点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文明创建工作纵深推进,让“无序市场”变“文明市场”。

日常保洁常态化。2022年10月以来,全区共出动环卫工人3.65万余人次,累计清扫保洁面积24200万平方米;出动环卫作业车辆 3600余车次,机扫双水城区主次干道、各入城口等道路面积约19000万平方米;高压冲洗车冲洗人行道、公园、学校等公共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清洗水城大道、以朵大道、富民路、钟山大道等地人行道约1700万平方米;喷雾降尘车全天候作业,累计喷雾面积约1000余万平方米,实现双水城区主次干道喷雾降尘全覆盖,累计清运生活垃圾1.89万余吨。同时组织龙马股室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洒水时间和频次,确保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维护城市良好空气质量。

文明滋养城市,幸福绽放芳华。

文明滋养城市,幸福绽放芳华。

厚植底蕴展形象,“四新”提升吸引力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加强群众理想信念教育、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移风易俗”焕发新气象。围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全面开展专题整治行动。开展村级专题研究“移风易俗”问题2000余次、“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主题活动3000余次,教育引导简办酒席1500余起、制止滥办酒席60余起,将排查出的封建迷信职业者全部进行台账式、动态化管理。全区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治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养成。

“诚信积分”兑出乡村新活力。为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追求精神文化需求,水城区出台村民诚信积分激励机制,并以营盘乡、蟠龙镇、海坪街道等16个村(社区)为试点,开设积分兑换超市,推行“积分制”基层治理,引导村民围绕人居环境、垃圾分类、移风易俗、产业管护、诚实守信等治理方面进行积分。定期开展积分兑奖活动,通过“小积分”兑出乡村“大治理”,激发乡村新活力,治出乡风文明新面貌。

“优质服务”提升群众新生活。充分发动党员干部、社区群众、爱心人士等群体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将实践活动融入业务,融合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推出“千里眼 顺风耳”“话知音”“点亮心中那盏灯”等8个服务品牌,累计开展关心关爱特殊儿童、文明交通劝导、健康筛查和健康知识宣讲、移风易俗宣传等实践活动5000余次。

“文明之花”铺展水城新形象。激活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文明细胞培育工程,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让文明之花在水城大街小巷绚丽绽放。截至目前,全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乡镇2个、省级文明村17个,实现了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全覆盖;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13个、国家级文明校园1个、省级文明校园4个;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2人、“贵州好人榜”2人上,获评省级道德模范2人。(图/文 梅德雄)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