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人民网贵阳12月6日电 (龙章榆)12月5日,记者从贵州省水利厅举办的水利法治建设媒体见面会上获悉,近年来,贵州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贵州出台了《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贵州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制度框架。
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贵州省水利厅提请省政府召开贵州省水土保持委员会会议,印发《贵州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工作规则》《贵州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明确各委员单位水土流失防治职责和目标,完善委员会及办公室工作机制,进一步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体系。
强化目标责任方面,贵州出台《贵州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将违法违规问题整改纳入考核指标,提高重视程度,压实各级各有关部门问题整改责任,助推违规问题整改销号。
强化水土保持事前监管方面,贵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前介入、靠前服务,为生产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严把方案审批质量关,对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实行“一稿制”,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情形的实行“一票否决”,促使水土保持方案更能指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进而减少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未批先弃等行为。“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准予许可水土保持方案2万余个,不予许可138个。
强化信息化监管手段方面,贵州率先建成水土保持大数据系统,将生产建设项目各阶段信息数据整合入库,实现生产建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过程运用水土保持大数据系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2018年起,持续开展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卫星遥感监管全覆盖,及时查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情况,解译扰动图斑4.1万余个,现场核查扰动图斑2万余个,查处、整改违法违规项目1.1万余个。“天地一体化”卫星遥感监管被评为全国智慧水利优秀应用案例示范项目,纳入2020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另外,贵州还强化事中事后联合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项目。贵州省水利厅联合交通、能源、生态环境厅等主管部门,以公路、风电、光伏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项目为重点开展行业联合监管,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好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同时联合检察院、法院、综合执法等部门对违法违规项目进行立案查处,提升水土保持行业监管执法权威。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贵州共开展现场监督检查2.5万余次,验收核查2500余个,约谈有关单位60家,将6家单位列入水土保持信用“两单”,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890余起,累计罚款8300余万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