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碧江视窗>>时政要闻

碧江: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2022年10月09日09:59 |
小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碧江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生态红利日益展现。2018年,碧江区入围全国绿色百强县,获“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森林覆盖率达68.21%,连续9年位居全省同类城市第一名,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

高位推动 齐抓共管

着力健全环保工作体系

碧江区始终坚持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党政主要领导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大事项亲自督办,重要关系亲自协调。为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碧江区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了区领导包片、包案、包点位、包乡(镇、街道)工作机制,以上率下、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高位推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新增村寨保洁员1140名、河道保洁员408名、民间义务监督员69名。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年度绩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作为“一票否决”指标进行考核。研究出台《碧江区环境保护问责办法》,区纪委区监委、组织部门全程介入环保反馈问题整改,严查作风问题,压实工作责任,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之以恒加强生态环境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格督促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2018年以来,查处环境违纪违法案件78件,罚款529.6万元。

标本兼治 “四场战役”

推动生态建设持续向好

碧江区注重源头防控、标本兼治,以“治水、治气、治土、治渣”为重点,在全区打响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系列保卫战。

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空气质量会商、污染天气预警,紧盯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城市道路交通扬尘污染防控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措施,严厉打击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2018年以来,碧江区环境空气质量6项指标(SO2、NO2、CO、臭氧、PM2.5、PM10)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执行长江流域锦江河十年禁渔令、《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全面持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完成鹭鸶岩、天生桥及5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持续抓好水源地环境隐患排查及专项整治。2018年以来,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质和出境断面(漾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面推行河长制,设立区乡村三级河长,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

坚持市区联动、政企互动,开展拉网式、全方位污水管网大排查,实施城区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加大重点地段排污口整治,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新建、改造市政污水收集管网179.79千米,补齐城中村及城郊接合部污水管网35.7千米,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成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149个农村污水处理站,在建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264个农村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收集管网570千米,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和长效管控。

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印发《碧江区2018—2020年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金属污染物减排方案》《碧江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等文件,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按照“消化存量、控制总量、杜绝增量”要求,围绕农药、农膜、化肥、畜禽粪污治理等内容,建立网格化管理、定期协商、督查巡查、动态监管4个机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大排查等专项行动,取缔散养户57户,全区规模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均达80%以上,农药化肥使用实现零增长。稳步推进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92%以上。

全力打好固废治理战。建设完成农村垃圾收运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清运模式。扎实开展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对辖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垃圾处理设施运行、废弃化学品处置等行业企业开展全面排查,建立“重难点问题整治清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行为,规范危废企业的收集、贮存、转移等管理工作。2018年以来,完成企业注册共计396家,督促指导其完成危险废物年度申报,全区共188家医疗机构(含卫生服务中心、医院、诊所)处置医疗废物(感染性、损伤性)共计2706.05吨。

此外,碧江区不断解决新问题,化解遗留问题,办成了过去一直想办而未办成的事。

几年前,由于川硐教育园区建设,相关配套排污设施不够完善等因素,川硐河水质受到影响,顺延影响到锦江河水质量。为从源头上彻底解决生活污水对河流水质量的影响,2021年碧江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对该区域排污设施进行全面改造,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解决。除此之外,碧江区还积极主动作为,争取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近3亿元,对云场坪镇、滑石乡、瓦屋乡、六龙山乡等乡镇23处历史遗留含汞废渣问题进行了综合治理,乡村环境治理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发展 乡村蝶变 

绿色生态迸发生机活力

阳春三月,河畅水清的瓦屋河潺潺东流,两岸万亩油菜花满目金黄,各地游人络绎不绝,瓦屋乡的美丽乡村已然成为各地游人的打卡胜地。

“以前河流水毁严重,到处横流,农田受到破坏,村庄十分败落,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自从政府给瓦屋河修建防洪堤、生态修复,瓦屋乡发展十分迅速,乡村美了,游客来了,很多年轻人也纷纷返乡发展,家家户户都享受到了实惠。”瓦屋乡克兰寨村民罗锋感慨地说。

同样经过污染防治后的云场坪镇,通过生态修复,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迅速打造了樱花、樱桃、荷花等集观赏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新业态。目前,该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打卡胜地。

“以前我们靠在锦江河上打鱼为生,自从中央环保督察开展以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取消网箱,政府也为我们两口子解决了工作,在锦江河上做清洁工,工作轻松,不再像以前那样起早贪黑,收入也有了保障。”碧江区环卫工杨洪说。

“现在,每天都到外面走一走、转一转,呼吸新鲜空气,锻炼锻炼身体,这样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如今,每天到离家不远的三江公园锻炼,已经成为七旬老人刘志高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正因碧江拥有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环境,引来大批知名企业落地投资发展,一批批客商纷至沓来投资兴业。为防止工业兴起对生态保护与人居环境带来的挑战,碧江区以“低碳、集聚、循环”为抓手,从招商源头严格把关,从生产环节加强监管,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夫山泉、鲲鹏通讯、天翔棉纺、好彩头等绿色企业的落地投产,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绿色发展,体现了碧江推动绿色发展,做到绿色与经济共抓,生态与发展同步推进的生动实践。

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扮靓了城乡“颜值”,也让更多百姓享受到了生态释放的红利。美丽的碧江之花,正在时代的芳华里绽放。

铜仁市生态环境局碧江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毛瑞起说:“我们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固废治理战和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构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有效推动生态持续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生态优先,稳中求进。碧江区将持续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契机,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厚植生态屏障,推动绿色发展,为全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和奋力创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贡献碧江力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贵州黄金十年”坐标上,在碧山秀水间,碧江区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在碧江大地上擘画出了一幅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画卷。(碧江区人民政府网 韦继升、宋国平)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