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外汉”到“自家人”
——一名“90后”驻村书记的“助村”帮扶路

“自从滑翔伞和羽曳露营基地项目落地运营,来我们三合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村集体经济短短几个月时间增加了几万元,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多亏了咱们村的驻村干部。”说起驻村工作队给三合村带来的变化,清镇市新店镇三合村党支部书记邵林难掩喜悦之情。
时间回到去年5月,白云区派出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岳汉到清镇市新店镇三合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该批驻村书记中最年轻的一名“90后”,岳汉的到来让三合村村民们有些疑虑——“城里来的年轻仔能行吗?”“哪样驻村第一书记?不就是个小娃儿嘛。”初来乍到,面对村民的质疑,岳汉下决心用行动证明自己。
岳汉真蹲实驻、吃住在村,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走遍三合村所有农户,考虑到部分村民白天要劳作、打工,岳汉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去拜访。摆家常、问情况、询困难。在坚持不懈的走访下,岳汉和村民成了朋友,也了解到了大家的真实需求。
“受限于山地地势,三合村农户分布广而散,出行不便,村民们很希望有一条好点的道路。”岳汉说。于是,他与村干部一起向上级争取资金,跑腿协调,争取整合多家单位的力量,让三合村有一条硬化的便民路。在岳汉与村两委的努力下,争取到资金146万元,修建了共计3.6公里的道路。
“书记,路修好了,如果能有个活动广场就更好喽!”面对三合村岩头组村民的实际需求,岳汉有些犯难,修广场需要钱、劳力、地。面对“三缺”的难题,他告诉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钱不够,就从驻村工作经费出;劳力不够,就带头与当地年轻劳动力投工投劳;需要用地,就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岳汉带着大伙儿一起扛沙子、和水泥,一个崭新平整的活动广场建成了。
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民“服”了这位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也习惯有事就去找岳汉——
帮助村民销售滞销的白菜,通过网络推广、菜市场蹲点、争取派出单位帮助,岳汉积极同清镇市产投公司协商,聚焦学校、机关食堂、平价超市等需求量大的客户,拓宽了农产品销路;
积极对接一批民生项目落地,协调相关单位帮助安装100盏路灯,村民夜晚出行不再摸瞎;
协调帮扶资金修建幼儿园停车场;
邀请机关、企业、爱心人士到村开展教育帮扶。
……
渐渐的,岳汉从三合村的“村外汉”变成了“自家人”,村民们对他既佩服又感激。
“村里早已实现稳定脱贫,现在关键要发展产业,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岳汉说,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振兴,三合村就坐落在鸭甸河畔,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如何用好现有资源,打造出一个可持续性强、经济回报率高的产业,岳汉心里有了新“盘算”。
“我们和村两委研究了村子本身的优劣势,准备发展旅游产业,年初联系了一家滑翔伞俱乐部,经过半年多选址与封闭试飞,这个项目正式落地三合村。滑翔飞行让三合村一下子成了网红‘打卡点’。”岳汉说,游客越来越多,露营基地项目也于日前在三合村落地。
白天飞翔在高山之巅,俯视乌江源百里画廊美景,夜晚住在鸭甸河畔,仰望星空感受着大自然变幻多姿……如今的三合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三合村找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支点,彻底告别了靠山吃山的传统农耕经济,农旅融合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子的振兴之路走得越来越实、越来越宽广。(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