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水美贵州>>水利新闻

乌蒙儿女告别千年水困

——贵州持续巩固农村供水保障成果见闻

2022年04月30日10:27 |
小字号

“水龙头安在家门口,随时开,随时用。水管堵塞或是龙头坏了,打电话给村管水员立马来修,用水方便,管理到位。水很甜,日子更甜……”4月15日,威宁自治县海拉镇文炉村村民赵春花拧开家门口的水龙头,看着清洌干净的山泉水哗哗流淌,笑容灿烂。

“水厂流出的水都是干净水、放心水。”管理中心主任廖关成说,自2020年3月成立以来,管理中心通过选择水源稳定、水质合格的水源实施规模化供水,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82个,解决全镇8988户43957人农村饮水问题,同时还明确政府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运营单位管理责任,实现农村供水工程企业化管理,确保了农村供水工程有人管、管得好、水费收费有保障。

威宁自治县海拉镇水利服务管理中心。

“十三五”期间,我省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解决和巩固了740.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脱贫人口252.3万人),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从80%上升到90.4%,全省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

一个“渴”字,曾是无数乌蒙山区群众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今天,喝上一口干净卫生方便的自来水,让广大群众尝到了幸福的甜润。

生于大山,困于大山。背水吃是过去艰难岁月绕不开的话题,文炉村73岁老人杨小海回忆:“过去用水用得哟,取水的山坡隔得远,走过去要一个多小时,等水又要一个多小时,出去背一趟要带晌午。”

“哥家住在新光村,吃水困难论斤称……”海拔最低1400米,最高2400米,“滴水贵如油”是这座千米落差村寨的用水写照。

过去每逢旱季,秀水镇新光村的村民只得靠马驮、肩挑手提,爬5公里的山路到水源点取水。当地群众“望水兴叹”的经历,源于山高坡陡,河谷纵横,工程匮乏。现在,随着当地饮水工程的建成和工程管护机制的有效运行,村民们摆脱了用水的艰辛,用上了“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

通过水利工程保障农村供水。目前,全省在建389座中小型水库中,176座水库已蓄水验收并初步发挥效益,19座水库大坝主体施工已完成,123个工程正在进行大坝填筑,71个工程正在开展施工进场准备、三通一平、坝肩开挖等工作。

同属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市水城区,也同样受过饮水之困。

因地处斜坡,水土流失严重,水城区杨梅乡常年缺水,杨梅乡白牛村村民常年吃“望天水”、“房盖水”。自2021年4月集中供水工程完工,全镇15座山塘水源点修缮完毕,42.5公里入户管道接入6620农户中,28126人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水城区杨梅乡白牛村何玉书家自来水龙头。

笔者走进农户何玉书家时,正逢一场大雨,院坝里水瓢、水盆、水桶、水缸一应俱全,不一会雨水便没过水桶半截。“以前缺水缺怕了,我们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下雨蓄水的习惯,雨水用来拖地洗衣喂牲口,政府建的自来水用来做饭烧水喝。”何玉书直言,“幸福”来得突然,从没水喝到靠天喝水,再到自来水入户,自己要慢慢适应。

“水源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已全乡覆盖,管护精细化及鼓励老百姓用自来水是目前主要工作。”在杨梅乡党委书记靳玉阳看来,“水管入户”之后的“如何管水”是该乡保障农村供水的主要命题。

水城区农村供水服务卡。

组建专业的管水队伍是关键。王明勇是水城区水投公司安排在白牛村的管水员,他每天要到水厂、村寨转转,看看水厂机器运转是否正常,村民水管是否有水。

“管水员负责供水工程的日常管护、巡查、维修及水费收取等工作。”水城区水务局局长罗发林说,为了农村供水保障有序运转,定期对管水员进行监督、管理、培训和考核。在他看来,保障农村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组建专业的管水队伍是破题关键。

近年来,省水利厅通过制定省级统一教材,对全省1.5余万个村4万余名管水员进行业务培训,解决农村供水无人管的问题;通过安装消毒净化设备,对全省2万余处集中式供水工程、5万余处屋顶集雨和自然坡面集雨的小水窖安装净化消毒设备,并实时监测水质,多举措解决农村供水“无人管”和“水质差”问题。

从肩挑背扛到轻扭水龙头,实现了千年之变,清清水流不仅改变山区群众用水难题,也成为美好生活的源头活水。(图/文 张弘弢)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