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文教

八旬老人“玩画”记

——廖国松油画展开展侧记

2022年04月27日10:04 | 来源:贵阳日报
小字号

4月16日,“溪山翰迹·时间的笔触”廖国松油画展在贵阳孔学堂艺文堂开展,创作时间跨度长达57年的100幅作品,展示了画家廖国松用大半生的时间挥洒的笔触。

今年82岁的廖国松自称是“业余画家”“爱玩的老顽童”“画画就是玩!”可他的画展却吸引了贵州文化圈多位重量级的“粉丝”,戴明贤、余未人、蒲国昌、陈争、潘闻丞、曹琼德、张建建、谌宏微等悉数到场,更像一群老友聚会,成为省内文化圈的热点。

老先生廖国松并不简单,他会玩,包括音响、收藏、画画、小说、诗歌等,学者余未人称其为“顶尖玩家”。他是作家、画家,出版诗集、小说集、散文集;画了几十年的画,后来调入贵阳书画院,成了专业画家,画作在圈内获好评无数。

据了解,此次画展将持续至5月20日,市民可自行前往免费观展。

玩画

尽展老贵阳风采

展览上展出了廖国松1964年至2021年间创作的作品。

创作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城故事”系列作品,面积虽如杂志封面大小,可画尽了老贵阳的风采。三元宫、甲秀楼、黄家井、南明桥、北门桥、贯珠桥、龙洞堡的小河、花溪郊外,还有静物中的老物件……无不色彩浓郁、线条粗犷、笔触有力,充满着朴拙的灵动和自由。

廖国松介绍,自己是从1971年开始大量写生的,对贵阳的老桥、老街道、老房子很感兴趣,就跟着一群画家朋友外出写生,涂抹出几幅色彩大胆、造型失真的小画来,被他们视为“乱整”。他还清楚地记得,曾经为画一幅河边的磨坊,蹲在北门桥的桥洞里写生,桥洞内环境糟糕,味道刺鼻,但他还是咬着牙把这幅画完成了,回家一看,对这幅画还挺满意。

“旧城故事”也是老友们最看重的。画家蒲国昌称:“小画虽小,但分量很重。”原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陈争认为,廖国松的画一开始就很成熟。对比上世纪70年代和近年来的绘画感受,没有所谓的固定套路,完全忠于自己的眼睛,他不是一位美术工作者,而是一位艺术家。

2000年之后,廖国松的绘画画布大了,细节多了,其色彩和张弛有度的点线运用更加大胆,风格趋向国画风。从《荷影》《月色》《水塘》《山溪》等作品中可以看出,虽有西方的印象派风格,可大量使用了写意笔墨,呈现出浓浓的中国意境。廖国松说,题材基本都是写生、风景和静物。此次展览上最大的一幅画有2米多宽,创作于2021年。

文艺评论家张建建说,廖国松更像是一位中国式的文人画家,有着中国艺术的超越精神。

回忆

画画就是玩一下

展览现场,廖国松回忆了自己的从艺点滴。

20世纪70年代,在贵阳的桥头河畔、老街古巷,常常可以看到年轻的写生爱好者,或单枪匹马,或三五成群,挥动画笔,在油画纸上描绘出一幅幅山城小风景。他们旁若无人的神态,给人带来宁静的感觉,令廖国松羡慕不已。

一时兴起,凭着小学初中那点美术功底,廖国松拎起小画箱,学着那些写生高手,眯眼凝神,观察对象,不依法度,竟然涂涂抹抹出几幅小画。

那时,廖国松自学画画,并没有学习专业书籍。他还记得曾在书店看到一套《鲁迅全集》,其中一篇《近代美术史潮论》的文章介绍,画家的调色板是什么样?颜色排列有多少种?廖国松依葫芦画瓢,应该配置16种颜色,但因工资才30多元,颜料3毛钱一瓶,精简成8种颜色。为什么早期作品基本都是小尺寸画作?那也是为了节省开支。

“我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我画画一开始就是玩玩而已,不想这一玩就玩了半辈子,竟玩出了数百幅作品。”他打趣道:“时不时也玩到什么画展上去,作为一个蹩脚的业余画者,我是幸运的,此次画展当是我几十年习画的印记吧!”

“他总说自己在玩,但他玩得认真也玩得很深刻。”著名学者、文学家、篆刻家、书法家戴明贤说,若从“才、学、识”三个方面来认识廖国松,“才”是他对绘画的审美和灵感以及表现手法,“学”是他吸收各方面营养获得的积累,“识”就是他敢于表达自己的一种胆识。

对于廖国松的“玩”,原贵州省美协主席谌宏微直言深受影响。“以前我认为画画是很严肃的事情,现在我觉得艺术真是好玩。”谌宏微说,廖国松是一位很会玩画的艺术家,画笔是他情感的抒发。

贵州版画家协会主席曹琼德对廖国松的创作人生由衷地赞叹,上世纪70年代他能坚持作画是件了不起的事;他的画超出了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标准,同样非常了不起。

作为主办方,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周之江介绍,这个画展从策划到展出,前后用时两年。此次展出的油画中,有50多幅极具个人鲜明特色的画作早年已经出售,经多方积极促成才得以展出。据了解,近期还将把该展览搬到线上,让更多人看到贵州艺术家的精彩作品。(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辉、舒锐)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