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文教

“魔芋锦鲤”,他们做成了!

2022年04月21日08:51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师杨光义潜心观察生活,关注家乡发展动态,从小小的魔芋入手,用创新创意助力魔芋产业发展。

近年来,大方、威宁、岑巩等地大力发展魔芋特色产业。然而市面上的魔芋产品利润较低,于是杨光义想到仿生魔芋,改变销售端口,从后端促进前端发展,以此拓宽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

“魔芋是贵州人喜爱的特色美食之一,低脂低糖低热量的同时还富有膳食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多方了解后,杨光义等老师开始带领学生到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展调研,在贵州省魔芋产业首席专家丁海兵研究员的指导下,课题小组用魔芋精粉经过一次次试验与改进,终于把不起眼的魔芋制作成了精美的“锦鲤”“菠萝”。

“要控制把握魔芋的硬度,含水的比例要控制好,尤其是脱模时保证作品的完整极其不容易。”杨光义和同学们经历多次失败总结经验后,才掌握水和魔芋精粉32ml:1g的完美比例,以及添加食用碱更加便于成型的加工技巧。

“我们的这个项目是出于公益目的,项目后续的发展就是希望能把这个创意推广到作坊和家庭,帮助群众提升产品附加值。”杨光义说,现在全省魔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论是传统加工的魔芋豆腐,还是深加工制作成的魔芋干片、魔芋精粉等食品,都只是简单加工的产品。现阶段团队还在探索与改进以提升仿生魔芋的口感与形态样式,同时也在思考魔芋如何与浮雕、民族文化相结合,继续延伸产业链,让普普通通的魔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传承贵州农耕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魔”力。

杨光义还表示,作为一名高职院校老师,这个课题的意义也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与观察力。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也应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积极参与到振兴家乡的发展中。“魔芋种在土里是土疙瘩,发展起来就是金疙瘩,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也是,能够在实践中实现价值,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杨光义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登成 实习生 刘云嵩)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