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县普利乡:石山变“金山” 花椒迎春管

近年来,关岭县普利乡在普利村和马马崖村大力发展花椒种植,有效治理石漠化,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让昔日石漠化严重的石山变成农民的“金山”。
清明雨打花椒树,片片青绿缀满山。在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普利村,往年的石头荒山早已换了模样,一棵棵长势喜人的花椒树扎根其中,迎风吐绿,摇曳枝干。
“以前这里都是荒山,现在政府栽上花椒,我们在这里参与管理花椒,有务工收入,还能在农忙时做农活,收入增加了,山也绿化好了。”普利村村民胡定龙说。
普利乡是滇黔桂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区域之一,特别是普利村和马马崖村,自然条件恶劣,地处边远的石山荒山丢荒数十年无人问津。2018年,普利乡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了“半乡花椒半乡茶”的发展目标,在普利村、马马崖村的石山荒山上种下了7000亩花椒树,不仅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新突破,更让昔日荒山石山变成了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在普利村下普利组花椒种植基地,今年,部分花椒将进入初产期,这可把返乡创业的杨成乐坏了。连日来,他积极组织当地农户到基地里剪枝修枝,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总的种植面积是2000多亩,今年预计可以收获的面积大概在1000余亩,每株收3-5斤左右,预计今年的年产值在150万元左右,明年预计要翻一番要多,明年大概达到300万左右。”关岭自治县山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成介绍。
2018年,远在杭州办加工厂的杨成因父亲年迈,返回家乡照顾,恰逢乡里正在大力发展花椒产业,他通过考察和学习,决定关掉杭州的加工厂回乡创业。他流转村集体荒山种植了2088亩花椒,至今已投资400多万元。
“现在准备采购先进的花椒加工设备,烘房、冷库必须在今年建好,建好以后就能提高花椒附加值,自己加工产值可增加30-50万。”关岭自治县山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成说。
在花椒林间,数十名农户头戴斗笠,手持专用剪刀正在修剪花椒树的枝干。产业落地在“家门口”,除草、施肥、修枝、采收等大量用工创造了就业岗位,让周边群众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有钱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稳定增收。
“我们是普利乡的人,有空的时候就来这里做工,忙的时候在家做农活,一个月能有一两千块钱。”村民蔡高燕说。
前几年的管护,杨成每年要支出80多万元的工人工资,今年开始多了采摘环节,支出将达上百万元,随着以后产量逐渐增多,用工需求也会随之加大,群众也将在产业发展中更受益。(蒋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