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崔兰芝:退捕转产日子甜

2022年01月11日10:33 |
小字号

崔兰芝之前捕鱼的乌江河。何进强摄
崔兰芝之前捕鱼的乌江河。何进强摄

“现在开农家乐每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和以前捕鱼相比要多得多,日子也过得更好了。”沿河自治县团结街道复兴村村民崔兰芝高兴地告诉笔者。

崔兰芝介绍,2019年以前,她们一家人主要靠在乌江捕鱼为生。那时每天傍晚,她和家人便将鱼网撒在乌江岸边某个角落里,天一亮就去收网,运气好的时候每天可捕鱼30斤左右,运气不好时就几斤,甚至没有。“开始几年每天收入还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撒网人员增多,乌江里的鱼越来越少,后来基本捕不到鱼了。”崔兰芝说。

2019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社部印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重点水域禁捕,科学划定禁捕、限捕区域,加快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引导长江流域捕捞渔民加快退捕转产,有效恢复水生生物资源,有力促进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对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建档立卡,确保补奖资金足额到户、配套措施保障到人。

政策出台后,团结街道组建禁捕退捕安置保障工作专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督查督导,全力保障禁捕退捕渔民安置政策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

崔兰芝和丈夫商量,捕鱼不是长久之计,得想办法转行。在工作专班的引导下,他们充分利用自家离县城近的优势和临江居住的自然条件,开起了农家乐,为县城市民提供清静的消费场所。

当年的下半年,崔兰芝得到了7万多元创业补助金,用于扩大农家乐的建设和经营范围,如今她家农家乐约2000平方米,能容纳200人同时用餐。同时,她家还享受到了国家2.5万元的养老保险金。

“现在,家里老人孩子不再为我们捕鱼的风险担惊受怕,还能带着村民一起致富。”说到上岸的好处,崔兰芝有说不完的幸福。

崔兰芝家是复兴村退捕上岸渔民就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该村纳入禁捕退捕范围内的渔民有8户,他们的渔船全部退捕处置,渔民全部转产,有的在家发展产业,有的外出务工,实现了“1户1人”就业目标。

“我们村全力以赴抓好上岸渔民的技能培训、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就业,保障退捕渔民长远生计问题,让渔民退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发展。”复兴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奇华说。

如今,崔兰芝家的农家乐开得有声有色。“夏天生意更火,因为夏天气温较高,城里的人都喜欢在既凉快、环境又好的地方消费。我们这里临江,离县城又不远,正好符合他们的选择,所以生意好。”崔兰芝笑着说。(杨友、何进强)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