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福泉视窗>>福泉要闻

福泉市双谷村:梨花再开放

2021年12月24日08:40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姚其学和李福泉坐在圆桌旁,身后是一片修剪整齐的梨树林。李福泉把手搭在桌子上,手掌宽大,骨节突出,手背上布满青筋,指甲缝里还有长久难以洗去的泥土。两人脸上刻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不过,姚其学显然更年长一些。

他们聊天的时候不时回过头去望向那片梨树林,那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姚其学呵呵笑着,指着身后,道:“当年最早开垦的就是这一片,186亩,那时候我才30来岁。”李福泉笑眯了眼,搭话道:“我更年轻,才22岁,还什么都不懂哩。”

双谷村美如画卷,偶尔会让姚其学和李福泉感到有些梦幻。在回忆往昔时,他们不时停下来感叹:“当初谁能想象双谷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人在陷入温饱的挣扎时,确实不敢产生这样越级的“妄想”,所以,当初姚其学决意要加入生产队成立的果林场时,家人的极力反对便显得合情合理。

“你怕不是疯了?饭都吃不饱你要去种果树?管好家里的土地吧!”30多年前,无论是父母还是妻子,“战线”都非常统一,认为姚其学这30多年算是白活了,竟然作出这种异想天开的决定。姚其学却不这么认为,他并不是在孤军奋战。

1985年,乡政府安排成立果林场,派技术人员试种果树。尝遍了世间酸甜苦辣的姚其学,虽不知道种下的东西能否带来收益,不过,他依旧乐观,心想:“社会总是在发展,无论好与坏,总归会有一个结果。”而此时,20出头的李福泉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他每天只顾得上眼前的温饱。“再苦也不会比现在更苦。”李福泉加入到姚其学的队伍中。两人带着护林员们一番折腾,这片山坡换上了新衣。

刚种下梨树后的那几年,姚其学和李福泉一直在苦熬。梨树最快3年挂果,但人每天都要吃饭,他们便在果林间种下西瓜、玉米等短期收益的蔬果,勉强维持着生活。为了便于看护树林,姚其学和李福泉等人在果园旁边用空心砖搭起简易棚屋,4个人轮守在那里。入夜,山坡上唯一的亮光便只有天上的月亮和点点繁星,年轻力壮的青年只能借着工棚里昏暗的灯光陷入无尽遐想。白天的日子也不好过,渴了便到田里舀水,一边喝一边数着面前的蝌蚪,累了便在林子里找一个大南瓜当凳子坐。村里人见他们终日守着这片树林,明里暗里都在嘲笑,4人团队中开始有人动摇,唯独姚其学和李福泉在咬着牙坚持。

3年挂果,5年丰产。不过,在迎来丰产的1992年,销路又是另一个问题。

姚其学等4人想出了一个“笨”办法。他们装了满满4篓梨子,一人背上一个,向马场坪走去。10公里路程,徒步一个多小时终于能坐上去往都匀的班车,再摇晃一个半小时,才停在都匀开发市场门口。下了车,姚其学等人背着沉重的背篓一头钻进热闹的市场中去。

4位风尘仆仆的农民给市场里的每个水果摊摊主免费送两个梨,邀请品尝。在市场的尽头,一位年迈的老太太坐在路边,摊位前摆放着一些水果,沉默不语。姚其学照例掏出两个梨子,恭谨地递到对方手中,老太太并没有接,不屑地说道:“我从民国活到现在,什么没有吃过?你这梨子太硬了,咬不动!”

姚其学不急不恼,找来水果刀削下一块递给对方:“您就尝一小口。”老太太勉为其难咬了一口,顿时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浑浊的眼神也明亮了几分,道:“你这味道我从民国到现在都还没吃过哟。你还剩多少?我全要了!”

姚其学摆摆手,笑着说:“你要是喜欢,这里也没剩多少,我都送你了,以后再来卖!”

这趟都匀之行虽然一分钱没挣,但在不久之后,便有人从都匀专程赶来,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进行收购。那时,猪肉也才卖4元钱一公斤。

果林场终于走上正轨,村里冷嘲热讽的声音不知何时已全然消失,但这片果林也越来越不清净。姚其学和在这里务工的农民们抓了好几回偷梨子的人,其中一个让他尤为震惊,一晚上竟坚持不懈摘了70多公斤的梨。愤怒之余,姚其学也感到无奈,“日子太困难了,村民们吃不饱饭,当然会眼红。”他知道问题的根源,而作为当时生产队的队长,他自然也有责任和义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95年,果林场的梨子供不应求。姚其学开始不计回报地动员村民们种植这种被命名为“金谷富梨”的品种。双谷的梨树林漫山遍野铺开,果林场里的“盗梨贼”也从此不见踪影。

转眼到了2004年,双谷乡变成了双谷村,在福泉市的重视下,大小项目陆续向双谷倾斜,梨树林扩张到了数千亩。在乡镇领导的提议和福泉市旅游部门的支持下,2005年,双谷的白色花海迎来了不少游客,福泉首届金谷春雪梨花节成了这里旅游发展的起点。在30年中不断更新迭代、持续优化的“金谷富梨”,也于2018年以“福泉梨”的名字被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进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姚其学退休后,李福泉挑起了村支书的担子。2018年,李福泉专程去了一趟修文县,在这个猕猴桃种植大县学习技术,引进了猕猴桃的种植。水晶葡萄、巨峰葡萄、杨梅、猕猴桃……各类水果陆续在双谷生长起来,游客对采摘乐此不疲,而回到双谷村经营农家乐、种植果树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姚其学乐于看到双谷村热闹的情景。“梨子好了,外出打工的人就少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也少了,人均年收入有1.3万元!你晓不晓得,我们双谷现在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国家3A级风景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梨花节都办了14届了!”他脸上溢满喜悦。

“是头牛你就来种果树,要是狐狸那就算了。”30多年前,果林场一分场场长李声益说的这句话,李福泉一直记到现在。50多岁的他,笑起来依然带有一丝腼腆,他自认自己就是那头牛,埋头耕耘,最期待的就是见到来年满山梨花再开放。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