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要闻

聚集要素 盘活资源

贵州以重大工程项目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

2021年12月20日09:03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今年以来,贵州旅游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业态升级行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积极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康养等领域深度融合,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需要的新业态,旅游业重大工程推进取得丰硕成果,为全省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今年全省梳理调度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旅游产业化重点项目995个,1至10月累计完成投资887.90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79%。

项目引领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12月2日,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的主体结构已现雏形。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1+2+6”标志性项目体系中的重点项目之一,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项目现已进入攻坚阶段。项目建成后,将与遵义会议纪念馆、长征小镇等共同构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展示区,推动贵州红色旅游提质升级。

朝登梵净山赏自然风光,夜至中南门品人文古韵。作为我省旅游业的重大工程项目,今年8月开门迎客的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与40余公里外的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两相呼应,通过太平河、锦江河沿线的农耕文化旅游带串联,延长了游客游玩时间线。

“过去不少游客从梵净山下来便去了湖南凤凰,现在会回到铜仁城区夜游中南门。”铜仁市梵净古邑文旅发展集团负责人曾文峰表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充分挖掘文化和空间价值,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并通过与梵净山景区共同推出多种组合产品,实现了游客“快进梵净山、慢出铜仁城”的目标。

“十四五”时期,贵州将以旅游业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加快推动建设“中国温泉省”“山地索道省”“山地桥梁省”,做大“流光溢彩夜贵州”品牌体系,致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带、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千里乌江滨河休闲旅游带和民族文化旅游带等特色旅游带,规划提升和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资源汇聚 保障项目落地落实

围绕“谋调扶引”的思路,贵州正通过链条式的运作方式,汇聚各方资源力量,推动旅游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谋”即谋划精品项目,“调”即项目协调和调度,“扶”指资金扶持,“引”是招商引资。

今年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积极谋划一批优质景区景点、文商旅综合体、农文旅综合体、温泉养生、康养医养、避暑度假、乡村旅游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力求实现旅游产品的供需平衡。全省多部门联动协作,以政策支持为重大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同时,贵州重点把握项目经济效益化原则,指导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已分6批向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推荐项目116个,其中已完成投资放款20个项目,基金放款22.04亿元,预计带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投资133.54亿元。217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通过国家审核,涉及总投资889.81亿元,债券需求539.13亿元。截至10月,全省累计签约文旅项目778个,签约总金额2632.9049亿元,累计到位资金642.985亿元。

贵州财经大学旅游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杨春宇表示,贵州仍需以产业化思路优化项目的“谋调扶引”,充分发挥项目的精品化与市场化、调度的集约化与可持续化、投资的经济化与效益化、引资的重点化与多样化。

盘活资源 打造特色丰富业态

从一片荒废的村庄,一跃成为全省乡村度假的品牌,黄果树旅游区石头寨村通过打造精品民宿,满足了黄果树旅游区内的游客需求。

贵州大力开发以中高端民宿产品、特色民宿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化重点项目,不但盘活了乡村闲置房屋资源,同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吸金点,推动乡村旅游业态丰富和产品开发。

火遍网络的开阳猴耳天坑·极限酷玩公园,发展之初也曾走过喀斯特地貌生态观光型景区的老路。为了盘活自然山水资源,猴耳天坑从产品设计上创新,针对天坑的特点开发出超级网红大秋千、洞穴探险等高空极限运动项目。目前,投资上千万元的猴耳天坑·极限酷玩公园二期工程已近尾声,除对现有的极限运动项目进行升级迭代外,还将在景区的接待中心内整合青年旅舍、酒吧等业态。

围绕全省文旅资源特色特质持续丰富业态、开发产品,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抓住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契机,推动野外拓展、徒步骑行、登山漂流、户外露营等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牢牢抓住全省温泉地热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积极打造有品质、有品位和有品牌的高端温泉康养旅游产品……

贵州正以旅游产业化重点项目盘活资源,丰富业态,为推动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和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注入新活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