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27条河流“十年禁渔”力护渔业水域生态安全
安顺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为保护我市渔业水域生态安全,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要求,我市于今年1月1日零时起,启动全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禁渔范围涉及西秀区、平坝区和普定县的天然水域,覆盖邢江河、羊昌河、夜郎湖等27条河流,禁渔岸线全长约781公里。
为做好我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安置工作,我市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安顺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分别在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公安局,负责牵头组织开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及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市级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统筹做好渔民渔船建档立卡、渔船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打击非法捕捞以及日常航道管理等工作。
在禁捕退捕工作中,我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采取发放禁捕通告、《致渔民朋友一封信》《禁捕退捕工作明白纸》、制作退捕渔船渔民明白卡和大型广告宣传牌等一系列措施,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深入捕捞渔船集中的村组、水域码头,同渔船船主座谈和交流,全方位加强禁捕退捕政策宣传,让党中央的禁渔重大决策和渔民转产安置措施深入民心,为禁捕退捕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同时,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我市提前规范处理了所有捕捞渔船、渔网和捕捞辅助工具,退捕任务提前4个多月完成。全市符合禁渔条件的370艘持证捕捞渔船已于2020年8月25日全部拆解报废,所有网具已全部焚烧销毁,所有渔船证书全部收缴和实名注销。全市符合退捕条件的336名渔民已全部退捕上岸。
为保障符合条件的渔民“退而有路”,我市全力织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网”。 一方面,我市为符合社会保障条件的退捕渔民增加社会保障措施,从省下拨的长江流域禁捕资金中划出777.5万元为311名退捕渔民购买一次性10年的社会养老保险(每人每年2500元),待其年满60周岁时每月可领取养老金400多元。另一方面,按照“发展产业安置一批、务工就业安置一批、扶持创业安置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的退捕转产安置工作要求,我市实行“一户一策”, 336名退捕渔民全部实现就业和保障到位。
据悉,去年9月以来,经过信息摸排、妥善安置、跟踪服务等工作,目前,272名劳动年龄段退捕渔民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263人全部实现转产,其中务农112人、企业吸纳66人、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75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0人;除去失踪、死亡、服刑等13人外,符合条件的323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实现应保尽保,其中,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2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3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08人;共落实养老保险补贴30人、代缴困难人员养老保险24人、享受退休待遇52人。
在禁捕退捕工作基础上,为力护渔业水域生态安全, 全市各级监管部门、单位加强日常巡查,利用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等技防手段,联合公安、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据悉,今年1月至11月,各部门配合或联合检查水产品销售经营点142个次,检查渔具生产、经营点68个次,水上巡查5711公里;开展联合行动156次,收缴销毁违规捕捞网具236顶,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3艘;农业部门查办长江禁渔违法违规案件3起,行政处罚3起,公安部门查办长江禁渔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立案26起,已破案19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8人,有力地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
同时,我市还注重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实施重点水域生态补偿修复。今年,平坝区、普定县分别在羊昌河、夜郎湖增殖放流鳙、鲢、青鱼共计71万尾,平坝区渔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引子渡分公司,在今年7月和10月,分两次向引子渡库区投放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珍稀鱼苗10万尾。开展生态补偿修复,以“小鱼治水”改善和净化水体,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利于修复渔业资源,丰富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有力地推动了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了长江流域整体生态环保水平。(本报记者 吴学思)
来源:安顺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