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铜仁视窗>>头条

铜仁市聚力打造百亿级中药材产业集群

2021年11月15日09:05 |
小字号

作者: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在“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发展思路指引下,依托当地独特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筹全局,立足“四新”主攻“四化”,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要求,不断探索创新优势特色集群发展路径,聚力打造百亿级中药材产业集群。如今,中药材产业集群已按照“两江两山”规划布局,不断实现中药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强化统筹规划 推进产业集聚

立足生态资源禀赋,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我市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按照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思路,规划布局了梵净山特色中药材规划区、佛顶山特色中药规划区、锦江河流域苗药种植区、乌江河流域特色药材区,合理利用闲置土地以及林下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重点发展以花椒、天麻、黄精、黄柏、铁皮石斛、杜仲、百合、金银花、鱼腥草、刺梨、太子参、白芨、菊花为主导的示范药材基地,以同德药业、江口苗药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黄精、天麻等地道特色优势品种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加工集群与“主品突出、多品共荣”的产业格局,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走上了产业集中发展、区域集聚发展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全市发展中药材种植品种达46种以上,种植面积均在万亩以上,累计种植60万亩;共计发展中药材经营主体667个,其中有企业107家,专业合作社409家,个体或大户151家,主要分布在思南、沿河、印江、松桃等县。按照“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融合联动,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林下经济总产值达24.9亿元,逐步建立起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生产体系。在绿水青山间,铜仁中药材产业遍地开花。

创新经营模式 实现多方联动

在中药材种植领域,我市探索出“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土地入股等方式,建立贫困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实现中药材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保障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壮大。同时,大力实行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立体发展、景园结合等方式以及立体高效的“林药套种”“果药套种”“药药套种”等模式,实现1+1>2的良好效果。

此外,我市全面推行“村社合一”,实行“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把农村分散的投入资金和土地资源盘活,让农民成为企业的员工和持股者,最大限度激发农民生产动力。以产业化扶贫为主线,采取政策扶持、财政支持、示范推广、市场开发和培育等措施,加快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打造地标产品,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加强科研建设 提升产品质量

去年,我市已重点围绕45个重点乡镇,打造100个中药材专业村,培养一批专业药农。并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将药农培养成为“中药材种植专家”、产业工人、中药材产业经营个体户、药商老板,推动中药材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发展。同时,加大对“黔东民族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心”和“梵净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的建设力度,促进铜仁市中药材良种繁育、野生中药材的保护和产业开发利用,加强中药材种植良种繁育研究与中药新产品开发,增加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

通过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实力、懂技术、有市场的经营主体,利用药企雄厚的技术优势加大对优质中药材的深度开发,实现互利共赢,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到2025年,我市将完成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培育10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100个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建立10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目标,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建设高效农业强市。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致富才有希望。我市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强农业,全面提升农业“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规模化、智能化、全球化”水平,通过推行“三变模式”,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中药材产业集群正引领铜仁人民书写新时代的致富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谱写铜仁产业兴旺新篇章!

来源:铜仁日报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