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思南视窗>>强县建设

思南:初冬“椿”意浓 群众忙增收

2021年11月15日09:37 |
小字号

“大家摘椿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长短适中,掐深了椿尖就老了,入框也要轻放。”近日,思南县塘头镇仁和场村发展种植的200亩香椿迎来采收期,该村到处“椿意盎然”。在基地里,思南香泥之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付勇不断叮嘱大家。

今年年初,仁和场村引进思南香泥之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香椿产业,从四川达州引进“南浦7号”香椿品种,一片片撂荒地披上了绿装,经过了9个月的辛勤耕耘,第一批香椿芽迎来了采摘期。

“这个品种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当年就可以见收益,第1年栽下去每一亩能采摘200来斤,3年盛产就要达到一千七、八到两千斤,我们现在的批发价是二十七、八一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在基地里,付勇一边展示椿芽,一边介绍。

村民谯忠翠和大家伙一起在翠绿的香椿树间忙碌着,手一伸一回鲜嫩的香椿芽便被摘了下来。往年这个时候,大家大多赋闲在家,现在每天来基地干活,每天8个小时工资80元,椿芽摘完了就移栽椿苗,工作不断档,大家干起来轻松愉悦,基地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今年我一直在这个香椿基地上做工,一个月有一、两千块钱,一天就是8个钟头,中午有休息,还挺好的,不累人。”谯忠翠干劲十足。

相比其他产业,香椿种植技术难度低,对土壤、气候等外在条件要求也不高,而且,一棵香椿树生产周期可达15年,是一个见效快、收益时间长的产业。目前,合作社在仁和场村已发展香椿基地160多亩,香椿苗圃基地40余亩,一边采摘椿芽,一边植入新苗,产业面积正在不断扩大。

“我们的产品现在是有市无价,第一年产量不高,眼下最当紧的是把种植面积整起来,当我们这个栽种面积达到1000亩左右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建深加工生产线,带动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到我们厂里、基地务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对于今后的发展,付勇信心十足。

仁和场村有5个村民组,1200余人,在村劳动力接近200人。今年以来,该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之路,几经考察调研,决定引进香椿产业。现如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基地用工人数最多时有80余人,香椿已成为仁和场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香”产业。

“我们帮合作社流转土地,组织劳动力,这个产业带动我们村民就业效果明显,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支付群众务工工资达80余万,土地流转金6万多元,让大家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在香椿基地旁,仁和场村党支部书记程勇娓娓道来。(孙磊、张庆慧)

来源:思南县政府网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