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要闻

完善链条 产业集群 激发动能

贵州有“锂”好扬帆

2021年11月15日08:26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近日,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项目基地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高大龙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能,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贵州锂电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在大龙经开区,得益于产业集群带动下形成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逐渐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高端前驱体供应商,2020年,锂电池前驱体材料出货量居全球行业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5%。

锂电池材料产业链初步形成

10月28日,贵州省与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企业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贵州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宁德时代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高度契合。

贵州具备丰富的磷矿资源、锰矿资源和硫铁矿资源,强大的磷化工及煤化工基础,蓬勃发展的氟化工产业,在正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六氟磷酸锂这三个锂电材料细分产业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开阳、福泉、瓮安拥有磷矿储量近100亿吨,磷矿开采量每年近4000万吨,为生产磷酸铁锂提供了充足的磷矿资源保障;铜仁已查明锰矿石资源储量约7.08亿吨、居亚洲第一,为三元镍钴锰锂材料产能扩张提供了强大的锰资源保障。

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贵州锂电产业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从“锰、钴、镍开采—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外壳、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锂电池、电动车为主”的全产业链。

目前,全省锰及锰系电池材料、铝及铝加工生产加工基地,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等产能规模和产品质量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以铜仁大龙经开区、贵阳国家高新区等为代表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汇集了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初步形成。

系统思维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在黔西南州,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被送往宁德时代、微宏动力等电池生产企业。作为一家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振华新材料凭着强大的技术手段和可靠的产品质量,挤进了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链。

在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得益于产业集群效应形成的锂电池上游材料生产、中游电池生产、下游锂电池消耗的产业链格局,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锂电池产品远销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其制造锂电池的电解液,三分之一来自园区的光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处于整个产业链中游,材料在园区内解决可以节省大量物流成本,这样可以将更多资金投向生产和研发。”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张力中说,今年贵航将新增一条生产线,投产后产能将翻倍,可年产1.2亿只锂电池。

当下,贵州正加快补链延链强链,聚焦三元正极材料、磷系正极材料及电解液、负极材料、隔膜材料和其他材料等,因地制宜分业分类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加大高质量锂电科技创新供给

近年来,贵州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攻关技术壁垒,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生产商,去年产量超过2.5万吨,是国内唯一达到这一产能的企业;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攻关,产能全面释放并不断扩大,磷酸铁锂出货量排名全国前五。

在大龙经开区,以产业链关键环节及产业服务体系为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占比度和竞争力,目前,全区13家新能源材料企业在高纯硫酸锰全国市场占比80%,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全国市场占比15%,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场占比26%。

我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锂电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镍钴锰三元、磷酸铁锂等领域创新研发能力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目前省内还没有较好的研发平台和队伍,发展锂电产业,还需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刘其斌说,全省新能源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特别是要对接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在贵州,把技术进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推动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