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洞天福地·花海毕节>>社会传真

纳雍县李子村:美好的一天从鸟叫声开始

2021年11月08日15:21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红托竹荪采收。
红托竹荪采收。

近日,一个雾雨茫茫的天气里来到毕节市纳雍县厍东关乡李子村,这是笔者时隔五个月后第二次探访这里了。与第一次感受截然不同的是,在经历了从“害羞五多”(狗多、癞火麻多、娃儿多、灰渣多、酒鬼多)到“幸福五多”(收入多、好房子多、人才多、车子多、游客多)变化的李子村村民,如今精神振奋,对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从他们脸上时常挂着的笑容就能看得出来。

李子村,村委办公室在苗寨前面,苗寨背靠大山,寨前突兀的两个山头像两头威武的狮子守护着山寨。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0%,山上林木青青,苍翠欲滴。森林包裹着的李子村,在早雾里恰如仙境。每天清晨,喜鹊和画眉鸟等各种鸟的鸣叫声,吵醒了这个苗寨,幸福的一天就这样开始。

早上八九点,周荣的李子村百货店就开始营业了。见有人“光顾”,他便热心地把各式各样的饮料拿出来招呼“客人”,笑着让大家坐下烤火、喝饮料,别为他省钱、不差钱。谁能想到,今天这位“阔气”的“周老板”以前却吃尽了生活的苦头。

“说起以前的生活太不好意思很。”周荣回忆说,小时候,他们一家11口人,挤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子里,吃不饱穿不暖,粮食靠借、衣服靠补。结婚时,父母和他一起在房子的侧面搭了一间不足6平米的土墙房,房顶用膜覆盖着,外加送了他100多斤苞谷,新家就算成了。

可成家后的日子依然很艰难,迫切想要改变生活困境的周荣2000年刚过时选择外出务工,在上海郊外一间家具厂上班,年薪仅3600元,省吃俭用了一年,过年时他揣着2500元的血汗钱回家了。

好在,周荣并没有只盯着钱看,勤奋好学的他通过多年的磨砺,如今,在房屋修建和内墙粉饰这一行,他已称得上行家。单靠这门手艺,他一年就能轻松挣个五六万,还能带一个自己的小团队,十多个队员都是李子村的人。

“村民们都很勤快,只是苦于没思路,有个人带头,他们也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勤快,是周荣幸福生活的秘诀。他相信有党的好政策,只要肯干,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妻子陶俊芬说:“我们这个小铺子,一个月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周荣在公司上班,固定工资一个月也是3000块钱,保底就有六七千了,还不算周荣在外面接活路赚的。”

说完,陶俊芬指着百货店旁边正在装潢的大平房,骄傲地说那是他们家的房子,有200多平,村委会门口停着的那辆小汽车也是她家的,夫妻俩还分期付款买了一辆面包车,搞运输工作。现在家里要啥有啥,日子好过得很,等孩子长大再考个好大学,人生就圆满啦。

陶俊芬口中的公司,是广汽集团投入帮扶资金450万,以对口帮扶的厍东关乡5个村的名义注册成立的贵州木梳苗寨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主要业务是芳香植物、红托竹荪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以及农产品贸易。

其中,芳香产业项目是广汽集团推动李子村产业振兴的重点,该项目由广州市天河区和广汽集团共投入帮扶资金160万元,联合打造了李子村芳香产业种植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完成了芝樱、薰衣草、迷迭香、高原雪菊等香草种植面积200亩。

“产业为村民带来了三种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每亩每年有500元流转费;二是就近务工,基地里每人每天的工资是100元;三是产业分红,花卉收益的20%将分给村民。”木梳苗寨公司总经理、芳香产业种植基地负责人陈买秀说,现在李子村的老百姓,活得太有底气了!

这底气源于老百姓鼓足的腰包。今年以来,木梳苗寨公司新增村民务工500 余人次,各类芳香产品销售额预计达450万元,带动村民每年增收约2万元,仅芳香产业基地提供就业岗位 50 余人次,累计支出村民务工费用 26 万余元。

就拿陈买秀生活的新山坡组来说,全村20多户人家有40多辆车,平均每家每户有2辆车,还不算三轮车。光他自己就买了3辆车。

“以前逢赶场天,家里的老人们想买点东西给孙孙都舍不得,现在娃儿们经常都穿新衣服,鞋子多来穿不完。”回忆起以前的苦日子,陈买秀用一个天、一个地来形容:走一两公里烂路挑水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土墙房、杈杈房只在课本上才能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修到家门口的通组路、拧开水龙头就能用的自来水、装修好的大平房,李子旧貌彻底焕新颜了。

这底气源于老百姓转变了的开阔的思维。“只要有人带着我们干,我们就不怕。”李子村民转变思想后,才发现致富的路有千万条,而其中一条就是跟着陈买秀发家致富。

从小深谙养殖之道的陈买秀,十多岁就和牛打交道,2020年回乡创业他首选的项目就是办养牛场,一年的时间,他的养牛场从十多头牛增加到三十多头牛,不断发展壮大。附近的村民们看到陈买秀赚得盆满钵满,提出想跟着他干,甚至还有些村民就算贷款也要跟着他学习养牛技术。

热心的陈买秀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从选种到饲养到防疫,他将养牛知识对村民们倾囊相授,“一人富不算富,一村富才算数”。在陈买秀的带动下,新山坡和牛鼻洞两个组100多户人,有50多户人家养牛,一共养了150多头牛,每头牛纯利润在4000元左右。

这底气源于老百姓富足的内心。“没有共产党哪有今天的李子村,哪有老百姓的好日子。”年近60岁的老苗医周绍全说起共产党的好,激动地拍手称赞。

行医几十年,周绍全一直将“医者仁心”作为人生的座右铭,经他免费救治的病人多得数不清。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尤为重视教育,家中5个子女,有4名大学生,二儿子和小儿子还子承父业,上了医科大学。

“我一直对娃儿说的是,只要你们肯读,我就是拖钱拉账都要供你们把书读完。”苗医馆月均收入有六七千块钱,几个孩子同时上大学时,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累计要十多万,每年一到交学费的日子,周绍全就开始东拼西凑到处借钱。“钱可以慢慢还,读书可不能等。咱们大苗寨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孩子们就必须要学习知识”。

是的,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利剑就是知识和教育,因为周绍全的坚持,李子村又多了几名大学生。就是像他这种想法的人不少,李子村才有了不少的大学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今,在党的好政策关怀下的李子村,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们说起现在的生活,纷纷用“踏实、知足、满意、感恩”等词汇来形容。

“在李子生活的这两年,是我人生最快乐和幸福的时光。” 刚嫁到李子村两年的外地媳妇李云,直言李子村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丈夫和家人疼爱自己,粗活累活从不让自己干;左邻右舍善待自己,大小事务经常问候帮衬;村干部关心自己,听说自己没上班,还为自己在村公所找了一份公益工作,工资虽不高,却乐得清闲,每天上下班骑电动车回家只要15分钟,既能上班又能照顾孩子。

黄昏时分,下一天的雾雨停了,被雨水洗过的李子村空气更清新了、路面也更干净了。

村里的乡间小路上,李云哼着歌、骑着车熟练地穿梭着,一旁的芳香产业基地里,刚采收完的雪菊正吸收甘露,等待再次绽放它美丽的花朵,树林里不知名的鸟儿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在吟唱这美好幸福的日子哩。(图/文 陈思、刘靖林、郑林华)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