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瓮安视窗>>瓮安新闻

瓮安:“五强五变”打开河长制“工作密码”

2021年10月20日09:26 |
小字号

国庆长假期间,瓮安县银盏镇玉华社区的瓮安岩根河来桑河段簸箕堰成为了县城市民踩水游玩的旅游打卡点,最多的一天达上千人。

“平时只要天气好,每天都有上百人来这里踩水游玩,甚至还有从四川、重庆过来的游客。大家觉得这里的水质清亮,踩起来很舒服。”银盏镇玉华社区主任李水洋说道。

岩根河玉华社区河段一共有12个河段长,自瓮安县2016年实行河长制以来,李水洋任岩根河玉华社区河段河长已经有5年了,在岩根河边长大的他亲眼目睹了这条河由浑浊到清澈的变化:“以前的岩根河就像黄河水,稠得像泥浆,河道都是磷矿渣,没有人愿意去河边走,当地村民生活用水只能依靠井水和自来水。现在岩根河治理好了,变得清澈透亮,鱼也有了,来钓鱼的人多起来了,经常有附近居民到河里洗菜、洗衣服。”

岩根河是瓮安县在河湖治理中取得明显成效的代表性河流。岩根河的变化,得益于瓮安县以“河长制”为抓手,大力开展河湖污染治理和巡河巡查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年来,瓮安县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牢固确立“生态为第一品牌”的执政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面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紧扣“一河一策”目标任务,严格落实“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总体要求,先后投入生态环保建设资金20余亿元,推进瓮安县河流环境整治,进一步抓实河长制工作。

通过全县上下齐抓共管,自2018年6月以来瓮安河天文出境断面水体总磷浓度持续保持在0.2mg/L以下,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94.2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8.69%。先后荣获“中国生态魅力县”“全国卫生县城”称号。2020年,瓮安县水务局作为贵州省唯一一家单位被表彰为全国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先进单位。

强化水资源保护,变“脏乱沟”为“干净河”

党政同责,落实“河长制”监督问责。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全县共设立县级河长32人、乡镇级河长76人、村级河长155人,实现县域内所有河流三级河长全覆盖。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要求,全面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四项制度,建立健全“河长制”县级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督办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和考评奖惩制度。

源头防护,加强水源地监管保护。严格落实水源地保护条例,按照水源地保护规定,对全县境内42条河流和45座水库不定期开展“清岸清水活动”,围绕私挖滥采、违章修建等违法行为进行检查,出动检查车辆100余台次,检查人员450余人次,检查单位和企业80余家。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进行了隔离,做到在一、二级保护区内无新增、改、扩建项目,准保护区内无新增排污口,保证保护区水质满足规定水质标准。

开源节流,加大水库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一城四区”“五库五厂三联线”供水工程建设,形成多库连供系统。2018年底,胜土、擦耳岩水库实现向县城供水,力争2021年底开工建设桐木水库;全县流域47条河流和45座小型水库全面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库管理体系;集中供水人口36万人,改变了瓮安河(城区段)“干河沟”现状。

强化水污染防治,变“浑浊沟”为“安全河”

重拳出击,治理工业污染排放问题。针对岩根河总磷污染问题,修建18道生态沉降坝,种植水生植物,减少河水含磷量;针对磷矿石运输的抛洒问题,修建矿山重载公路29公里、37个沉砂池,加强磷矿石运输车辆管控;针对瓮安河上游磷矿开采区总磷不溶于水的特性,建成淋溶水收集沟渠1.5公里、生态收集池20个,有效防止矿山堆场含磷水外流;针对重点化工企业污染问题,共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瓮安工业园区(雷打岩)污水处理工程,对金正大、芭田公司工业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按污水处理量和磷处理量收取企业排污处理费用,倒逼企业完善厂内厂外雨污分流系统,建设调节池和应急池,强化厂区渗漏预防和排查整治,确保瓮安河流域水安全。

连片共治,解决农业水体污染问题。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推广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便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对全县规模养殖场进行排查登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5%,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5%。规模以下散养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6%;按照中央、省、州禁捕工作要求,坚决打好长江禁捕攻坚战,切实做到“四无四清”(无捕捞渔船、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实现清船、清网、清江、清湖),2020年7月30日,完成14艘持证捕捞渔船渔具的报废拆解,及捕捞渔民退捕和转产上岸;在中央和省规定的时间内提前5个月实现全面禁捕和整个水域无“三无”渔船。县域内45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全部取缔人工养殖,实行人放天养,水库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

多点结合,改善城镇生活污水问题。完成城区地下管网74.95公里污水管道、86.7公里雨水管道的排查,针对排查出的管网断头、破损、被挤占等问题,按照突出重点原则分批进行改造建设,同时,大力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2017年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020年底建成投运2万吨/天县城三期污水处理厂,2021年3月启动乡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使城镇污水处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瓮安县城镇污水处理厂(站)达到18座,处理能力达到4.59万吨/天,乡镇污水管网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强化水域岸线管理,变“拥堵沟”为“流畅河”

统筹协调,抓好河道综合治理。“十三五”期间,瓮安完成瓮安河、老坟嘴河、白水河、龙水河等36.298公里河道治理工程,总投资12189万元。在城区西门河沿河两岸新建排水箱涵14.34公里、改造3.16公里、河道清淤2.54公里,城市河道岸线绿化率达95%以上。建立水岸协同的长效保洁、管理机制,治理工程得到有效管护,城区水环境持续改善。

水网结合,抓好水质监测分析。在全县河流设置省、州、县三级监测断面16个,企业监测指标5项,河流监测指标3项,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分析、科学研判、对症下药,为科学决策治理水环境提供依据。投资3500余万元,建设瓮安智慧环保暨河长大数据平台,现已建成8个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和9个微型空气自动监测站,将相关企业在线监测系统接入平台系统,实现环境监测管理智能化,对环境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分清责任、应急处置、切断污染”。

齐抓共治,抓好河道管理保护。完成瓮安县辖区内县级以上河流31条和45座小(二)型以上水库河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完成划界河道399.5km。招募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101名、河湖保洁员75名,不定期开展河湖清理保洁。常态化开展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四乱”突出问题整治,按照“问题排查要细、问题清单要全、问题定性要准、整改措施要实、整改效果要好”的原则,建立县、乡两级“清四乱”工作台账。灵活应用派工单制度,一事一单,边查边改,动态清零。

强化水环境保护,变“臭水沟”为“健康河”

强化宣传,增强全民护河意识。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全面公开瓮安河流域综合整治、“五个一批”攻坚行动的推进情况,接受社会监督。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开展“爱护环境卫生,建设大美瓮安”万人宣誓签字等活动,发放环保宣传和水源地保护知识读本10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400余人次。

严格执法,提高环境监测水平。进一步突出强化环境监察执法与行政司法联动执法相结合,落实“网格化”管理和“双随机”制度,按照“零容忍”的要求,开展重点企业和一般企业的执法监管,扎实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行动和环保执法“风暴行动”,加大对工矿企业的综合整治力度。每月定期对水源地开展一次取水监测工作,每月监测指标30项,每季度监测指标63项,全年监测指标共计108项。

全民共管,打赢环境整治攻坚战。为打好瓮安县河流环境整治攻坚战,瓮安县进一步转变观念,变政府职能部门“单打独斗”为全民参与共管。2015年以来,共收到水污染违法违规投诉件30件,采取补办手续、立案查处、关闭淘汰等方式全部完成整改。全民共管,不仅强化了环保志愿者的作用,更激发了企业、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督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共管、共享”的河道水环境保护氛围。

强化水生态修复,变“垃圾沟”为“生态河”

加大投入,管治沿岸垃圾堆放。实施县城区公共水域和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市场化运作,投资3200万余元建成瓮安县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项目,实现1镇(乡)1转运站,布置垃圾收集箱1200个,垃圾收集车32辆,其中,在长江入河排污口布置生活垃圾收集箱36个,建立健全环卫保洁和城乡生活垃圾收运长效机制,加强雍阳河瓮安段(县城区)河流和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的日常巡查、保洁及垃圾收运力度,对日常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有效防止生活垃圾对瓮安河流域和沿线乡村环境的污染。

加快建设,推进水源生态修复。建成清涟湖湿地公园、飞练湖湿地公园,在湖区种植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有效改善湖区的生态环境与水质,自然生态调节和河流净化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发挥湿地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以及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瓮安河水体生态自净能力,在城区形成“山城相守、城河相映”的景观风貌。

加强谋划,防治水土流失严重问题。2018年以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400公顷,减少水土流失量约1.52万吨,完成生产建设项目审批162个,水土保持投资100048万元,防治责任范围2662公顷,征收水保补偿费约610万元,完成生产建设项目验收9个。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五强五变”抓实河长制工作,如今的瓮安,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江河库生态体系已经形成。下一步,瓮安县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防治,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到 2023 年,实现瓮安河干流天文断面总磷染物浓度月均值达标;主要支流雍阳河、青坑河和白水河达标天数较 2020 年递增 60%;县城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率达到 90%以上;乡镇污水处理厂确保正常运行,污水管接户率达到 70%以上。到 2025 年,流域内的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全面治理,瓮安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总磷污染物浓度实现稳定达标。(商琴、卢锡江、商正彬)

来源:黔南日报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