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教育局紧盯“重点民生工程”办实事

一直以来,德江县钱家乡初级中学只有一栋学生宿舍,仅能满足150余名学生寄宿,大多数学生以走读和校外租房为主,散、乱不集中,家长监管不到、学生管理覆盖难,安全隐患大,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学校也试着在学生租房集中地方明确一名学生负责联络管理、与房东签订《协管协议》,教师夜间查、白天巡,效果都不是很明显。特别是手机管理和防溺水是学校、教师和家长最“伤脑筋”的事。
近日,在钱家乡初级中学学生宿舍建设现场,工人师傅挥汗如雨,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三层主楼即将进入装修。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施工进度,确保2022年春季学期投用。”县教育局分管工程的负责人介绍道。
国庆后上班第一天,在德江县第八幼儿园,幼儿在全新的教室里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解红色故事。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德江县教育局紧盯重点民生工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发展优质公平教育,扩大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学校建设,补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村级小学短板,逐步化解城区学位紧缺难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推动德江教育高质量发展。
对标对表,项目清单化办理
为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局围绕省市县项目清单任务抓落实,对标对表,全力推进。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截至目前,该局党组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5件,已完成13件。
解决幼儿入园难。今年以来,针对县城区新增的3所幼儿园,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工作专班的调度下,倒排工期,强势推进,目前3所幼儿园已全面完工并顺利开园,共招收881名幼儿,有效缓解了城区人口集中区域幼儿入园压力,受益群众5万余人。
近年来,德江县教育局多方想办法筹措资金补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村级小学短板,促全县教育公平发展。
学生宿舍全面完工投用后可解决200余名学生住宿,届时,学校所有的学生可以实现全住校,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对学生的“五个统一管理”,切实减轻了家长和学校的负担。 钱家乡教育办公室主任李应江正在谋划寄宿制学生管理办法。
抓实调研,破解发展中难题
抓调研,解难题。该局把察民情访民意专题调研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梳理出单位层面实事清单15件。调研走访、信访收集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易地搬迁后续建设1件;部门职责紧密相连的“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14件;分别是教育方面8件,就业方面1件,养老方面1件,环境提升方面2件,其他方面2件,一一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完成时限。
“七彩周末课堂”丰富孩子业余生活。实行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和特长培养等志愿服务,开设舞蹈培训班、阅读班、绘画班和小型健身房等课外兴趣班。让安置点青少年在周末时间有人陪伴、兴趣特长有人指导、感恩奋进有人加油,促进安置点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解决随迁子女课外学习问题,丰富搬迁孩子课外生活,惠及易地扶贫搬迁子女2200余人。
切实解决城区初高中学校学位不足的问题。自4月6日德江县与江苏教育集团新时代精英学校项目签约以来,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县教育局的督促跟踪下,德江县新时代精英学校已于8月份全面完工,9月1日如期开班,切实解决了城区初高中学校学位不足的问题。
切实改善城区卫生环境问题。自4月17日,德江县教育局主办、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承办、城区小学协办的德江县“城市是我家”红领巾文明礼仪志愿服务活动在城南人民公园启动以来。县教育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组建了城区小学“蒲公英”亲子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引导市民群体关注城市美化,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素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达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目的,进一步提高群众爱护环境的卫生意识,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新形象,巩固全国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成果。
切实解决城区小学生入学难问题,该局党组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会议,专题讨论研究城区小学生入学难问题,最后决定将德江县第五中学改办为德江县第十一小学,切实化解德江县第六小学和第二小学的大班额,解决城南片区的入学难问题。目前,德江县第十一小学已正常开班。(李润)
来源:铜仁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