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社会民生

煤矿智能化 综采面“无人驾驶”

2021年10月04日08:25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定珲

10月3日8时10分,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忙碌有序,矿井作业生产场景及通风、压风、排水、运输、供配电等各项设备实时数据信息在显示屏上清晰可见。

国庆期间,发耳煤业综采一区机电副区长颜辉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智能化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及日常维护。“各系统数据会实时传输到大屏幕上,井下情况一目了然,通过管控平台远程智能化操控就行了……”如今,颜辉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穿着厚重的采煤工装下井作业,而是换上白衬衣坐在办公室完成工作。

发耳煤业是贵州省“西电东送”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矿井一期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80万吨。“高瓦斯、煤层不稳定、地质灾害严重等不利条件,一度让煤矿在智能化、机械化建设上举步维艰。”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洪说。

通过改革,2018年,发耳煤业完成了310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和7个辅助子系统智能化升级,实现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有机“嫁接”,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化工作面,开启贵州煤矿综采工作面“无人驾驶”模式。

搭上“智慧快车”的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不仅让员工吃下了安全保障的“定心丸”,还使产能、电力保障、职工收入、企业盈利能力都迈上了新台阶。

“现在,我们的日产量由4000吨增加到6000吨,效率提高了50%。”朱洪说,“今年国庆,发耳煤业全员在岗,连续奋战保电煤供应,要把用实际行动向祖国献礼的热情转化为重质量、讲安全、保生产、抢进度的动力,全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近年来,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实现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目前,累计建成5个次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发挥了智能化建设的“倍增效应”,自智能化工作面运行以来,使煤矿生产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保证了安全生产,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两个综采工区采煤作业人员累计减人74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903万元,7个生产辅助子系统减少值守人员67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633万元,效率提高了54%。

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国强表示,下一步,发耳煤业将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实现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绿色环保、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