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印江视窗>>聚焦印江

印江板溪“稻耳轮作”模式实现粮菌双丰收

2021年09月18日09:39 |
小字号

本报讯(张丽娟 特约记者 王东) 走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镇坪底村春晖富民食用菌基地,金黄的稻田里,几台中型的联合收割机正来回穿梭,割稻、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将颗粒饱满、黄澄澄的稻谷尽收其中,村民们忙着采收稻谷。

据板溪镇坪底村村支书任廷俊介绍:“今年,我们村推行稻耳轮作的模式,发展了30多万棒黑木耳,收获了5万斤黑木耳,产值在150万元左右。黑木耳采收后,又种植了40多亩稻谷,目前,正是稻谷丰收期,按目前采收的情况来看,预计可以收割4万多斤谷子。”

“稻耳轮作”模式就是每年4月至9月进行水稻插秧、田间管理和收割,7月至9月则对代料黑木耳进行制袋、接种、室内发菌等培养。水稻收割结束后,将菌棒移栽到田里,来年4月木耳采摘完后,菌棒作为肥料还田,再种植水稻。

来到板溪镇大坪村稻耳轮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村民们在收割水稻的同时,把菌棒移栽到田地里。该合作社于2020年7月成立,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致富能人+农户”的股份制市场化运作模式,由合作社采取集中方式组织农户种植黑木耳,统一规划、统一购买菌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进行生产和利益联结。

“我们基地采取稻耳轮作模式,发展了水稻120亩,目前已经全部成熟了,采取机械收割的模式,三两天之内就收割完。我们是边收边排棒,今年计划发展黑木耳60万棒,大概在9月底就完成黑木耳的铺排。”板溪镇大坪村支书任强介绍了他们目前的发展情况。

板溪镇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提高农民的收入,探索出“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推进“水稻+木耳”的3+2稻耳轮作产业模式,在全镇种植1000万棒食用菌,培育菇农200余户。实现了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企社分红金、进园务工有薪金、领办产业有酬金的目标,确保公司增效,村集体壮大,菇农有赚头、群众有盼头、产业有势头。

“近年来,我镇紧紧抓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立足板溪镇产业发展基础和地理资源条件,在“转”字上下足功夫,探索出稻耳轮作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目前,全镇共有坪底、大坪等11个村参与这种模式,种植黑木耳1000万棒,带动200余户群众稳定增收。”板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邹书饶介绍了全镇目前的参与情况。

几年来,板溪镇鼓励和引导菇农开展“稻耳轮作”种植,在提高黑木耳产业发展的同时,确保粮食稳定生产,做到循环兼顾,实现粮食和食用菌双丰收。据了解,该镇采用这种高产且无污染的“稻耳轮作”模式的农田已达到1200亩,每亩可产黑木耳980公斤、稻谷 500公斤,亩产值超过2.8万元。

来源:铜仁日报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