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地方动态

江口鱼良溪村:“黔馨家园”让残疾人更有尊严地生活

2021年09月15日08:50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村里种植的水果。
村里种植的水果。

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这里河水潺潺、清澈见底;这里稻穗金黄、瓜果飘香。秋日里,一场大雨将江口鱼良溪村冲刷得更加清新,空气中处处散发着诱人的甘甜。

梵净山脚下、闵孝河畔的人民勤劳善良、生活富足。丰收的季节,人们或忙于收割,或忙于品尝收获的喜悦……

那里的云雾缭绕、那里的流水潺潺、那里的西瓜脆甜、那里的日新月异都是笔者的思念,而团董坡上亲如一家的17名残疾人兄弟姐妹们在乡村振兴路上过得怎么样?则是笔者心里最深处的挂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作为贵州省残疾人集中托养的典型和代表,江口县鱼良溪村“黔馨家园”又有什么新思考、新作为?这是笔者一直关注的。

“我们‘黔馨家园’要重建了,有时间来看看”“重建动工了”“还有一个月房子就要建好了”“房子修好了,快来看看吧”……村支书杨再练的邀约,笔者又一次踏上了黔东这片美丽的土地。

鱼良溪村位于铜仁市江口县闵孝镇,从江口县城往西不过20公里。这里交通便利,303、G354国道穿境而过,这里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全村面积33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组,1082户4588人。多年来,通过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鱼良溪村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就已经超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20万元,是典型的依托当地资源发展多种产业而致富的新农村。

在村里大部分老百姓已经过上好日子的同时,村里的弱势群体拖了全村共同富裕的后腿。鱼良溪村有残疾人116人,其中肢体残疾45人、语言听力残疾24人、智力精神残疾19人、视力残疾15人、多重残疾13人,116人超过80%靠低保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掉队。如何让弱势群体跟上全村的发展步伐,是摆在鱼良溪村支两委面前的迫切任务。2015年,村支两委一致决定,把全村半劳动力和弱势群体接出家庭,进行集中托养。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的关心和帮助下,在村委会后面的团董坡上,鱼良溪村“黔馨家园”开建,几个月的时间,投资210万,建筑面积380平米,有15个房间的“黔馨家园”建成,2016年春,村里的12名残疾人正式入住。

入住“黔馨家园”的残疾人吃住免费,根据残疾程度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岗位,每月按岗位不同发放400—800元的报酬,将困难残疾人从政府兜底转化为务工增收。为维持“黔馨家园”的正常开支,村里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和特种养殖业,建了养猪场、养鱼塘,“黔馨家园”的生活物资实现自给自足并外销创收。入住家园的残疾人全部采取自愿方式,从2016年的12人开始,如今,已经有17个残疾人入住,另外有一部分残疾人只参加务工,吃住在家。

近六年来,鱼良溪村成立了“黔馨家园”残疾人合作社,建起了农业培训基地、农家乐,种植了300多亩的水稻、高粱、玉米,养殖黑毛土猪外销。农业培训基地按照宾馆规格建设,自筹资金800多万,主体建筑3层半,建筑面积1800平米,32个房间,宾馆有中央空调、电梯,这样高大上的宾馆在贵州农村实属罕见。

从国道沿着团董坡上行580米即可到达山顶的“黔馨家园”,车上行时,笔者遇到了正在清扫道路的姚来保。55岁的他视力障碍,与8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笔者下车与他攀谈,姚来保摸索着走到跟前,我们聊了起来——“能看到吗?”“有点光感,你们是哪里的啊?”“天天来清扫吗?”“只要天气好都来”“一个月有多少报酬?”“四百元,活路不重,还有人带着我,共产党好啊,要跟着共产党走”。拿着竹扫帚的姚来保重回路边继续清扫,望着他,我们心里满是敬重。

团坡顶上映入眼帘的还是那幅“扶贫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的标语,鱼良溪村支书杨再练倚在电线杆下打电话,残疾人三三俩俩正在院子里做大扫除。新落成的两层大楼屹立在原址上,蓝天映衬下格外醒目。

77岁的杨国喜是鱼良溪下广寨人,5岁时因病双目失明,23岁时父母去世,他靠着弟弟生活,2016年弟弟去世,这一年杨国喜又因患脑梗导致半边身子瘫痪。无依无靠、坐在轮椅上的杨国喜来到“黔馨家园”,这里成了他真正的家。刚刚搬入新楼的杨国喜与唐秀清住在一个房间,多病的唐秀清也是2016年入住“黔馨家园”的,照料杨国喜的起居是唐秀清的主要工作,通过照料杨国喜和其他残疾人,65岁的老唐一个月有1200元的收入。

姚金花是唐秀清的妻子,肢体残疾,2016年进入家园,在食堂给残疾人朋友煮饭,在这个岗位上姚金花收入800元,加上照料不能行走的岳德芝,59岁的姚金花每月能有1500元的收入。他们两口子在“黔馨家园”吃住不花一分钱,每月家庭增收2700元,除了零星开销,还负担了孙子读私立中学的一些费用。

鱼良溪“黔馨家园”原有的宿舍是板房结构,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宿舍和食堂都有不少安全隐患。今年春节期间,江口县委主要领导到鱼良溪村调研,杨再练代表村支两委向县委反映“黔馨家园”存在的安全隐患。经过实地考察,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板房拆除,筹措资金在原址上修建二层钢混楼房,楼房建成后将闵孝镇有需要的残疾人和镇养老院的老人全部安置到这里进行集中托养。春节一结束,新楼建设动工,入住在这里的残疾人暂时安置在旁边的临时板房里,为了赶工期建设单位挑灯夜战,力争在中秋之前让残疾人搬进新楼。

听力和言语障碍的杨刚祥负责“黔馨家园”猪舍卫生,每月800元报酬。勤快的他工作认真,很受大家的喜爱,几年下来,杨刚祥在这里已经有了几万元的存款。他拉着我们去到他的房间,拿出他的存折,反复比划着告诉我们,他还存有厚厚的一叠钞票。

四个多月,投资600万的新楼主体工程如期完工,建筑面积1800多平米,45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9月初,住在临时板房里的残疾人搬进了新家,两人一间,有劳力的和行动不便的安排在一间,保证了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有人照料。

在培训基地后厨帮忙的杨谷花和邓满妹都是听力和语言障碍残疾人,根据工作强度,在这里她们每月分别有1800元、1200元的收入。为了让更多有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增收,鱼良溪村想办法增设轻体力工作岗位,如公厕卫生打扫、鱼塘看护、园区清扫等。

51岁的冉龙旭20年前因病双目失明,以前在镇里靠开按摩店为生,一个月的收入去掉房租仅仅够盒饭钱。新楼建成后,村里给他专门设了按摩室,冉龙旭在这里有人护理,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还可以通过按摩增加收入。

鱼良溪村通过集中托养、轻度残疾人照护重度残疾人,开设残疾人工作岗位,实现了重度残疾人有依靠,轻度残疾人通过劳动有收入,困难残疾人家庭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而实现这些的重要依托是村级集体经济,农业培训基地从去年11月营业到现在,30多万的收入全部用于“黔馨家园”的开支,最主要的开支就是人员报酬。投资800多万的宾馆资金全靠自筹,欠款不少,其中还有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个人的贷款,杨再练就有以个人名义为宾馆建设贷的49万尚未还清。宾馆既要承担“黔馨家园”的开支,又要承担还清欠款的任务,压力很大。

63岁的杨再练2004年当选鱼良溪村村支书,17年来,为鱼良溪村的发展呕心沥血,投入了全部身心。这些年村民们纷纷住上了小洋楼,杨支书却还住在1985年花3000元修建的平房里。可即便这个平房他也难得回去,因为他和村支两委的成员晚上要轮流在“黔馨家园”值班,除夕杨支书也是在“黔馨家园”里与残疾人团了年才回家。杨支书身体不好,患有糖尿病,2018年中秋前为杨国喜老人操办生日,60岁的杨再练亲自给残疾人打糍粑,劳累过度的他心脏病突发,一头栽倒在地,送到医院抢救,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心里挂记着“黔馨家园”的杨支书,提前出院回到了村里。由于猪瘟,“黔馨家园”今年养殖的本地土猪基本死光,杨支书又在为改迁猪舍,建酿酒厂等操着心……作为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杨再练还在无私奉献着,他无愧这些光荣称号。看着他劳碌的身影,笔者突然想,上了年纪的杨再练能坚持多久,他退休后,团董坡上的事谁来操持?

在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鱼良溪村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为主线,以集中托养为主,多种手段并进,让残疾人的生活更有尊严,让残疾人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残疾人在这里互相抱团,相互帮助,通过劳动付出,体面而又有尊严地生活着。

鱼良溪村“黔馨家园”的新楼正在紧张的安装电梯和自来水,食堂的装修也接近完工了,中秋前后,镇里的其他残疾人和养老院的老人们将陆续来到这里,幸福的生活将要翻开新的一页。(图/文 梁传南、夏琳)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