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厂房 标准化设施 大数据管理
智能渔场“慧”养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悦 吴传娟
白鹭盘旋,鱼翔浅底,蓝天白云下,48个露天鱼塘经太阳照射,折射出粼粼波光。
近日,记者走进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贵州省现代渔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探访这个贵州省最大的鱼苗繁育基地。
现代化的厂房、标准化的设施、严格的消杀程序、大数据管理模式……在该基地,处处都显现着科技感。
在厂区西南角一间不起眼的房间内,工人李齐华正熟练地操作着电脑。
“这是大数据中央控制系统,我这边通过控制108个摄像头,可实时观察到每个厂房、鱼池和鱼桶的情况。”说话间,李齐华不时移动着手中的鼠标,仔细地看着大屏幕上的情况。
基地的科技感并不止于此。在每个鱼塘边上,一个个深绿色的自动投料机整齐摆放,一到系统设定时间,自动投料机就会自动投料。“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工成本,有助于更加科学、规范地进行养殖。”基地负责人陈道广说。
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的现代养殖体系,正是基地的发展方向。在基地工厂化育苗车间,从种鱼的饲养到人工授精,从育苗孵化到育苗养殖,每一步都按严格的标准来进行。
规范化养殖造就了品质好鱼。今年,有200万尾鲤鱼就从这里“游”到了金沙、湖南等省内外市场。
据介绍,该基地一期项目基础类鱼目养殖区达产后,可年产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和名特经济鱼类鱼苗3亿尾。年培育个体为50克的大规格四大家鱼苗种1200万尾和岩原鲤、长尾鮠、花斑裸鲤、鲈鱼、鳜鱼等名优苗种200万尾,年产值1500万元。
此外,项目二期名优种苗养殖区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四大家鱼大规格鱼种3000万尾和岩原鲤、长尾鮠、花斑裸鲤、鲈鱼、鳜鱼等名优苗种500万尾;年养成海水名优商品鱼3万公斤。并可通过项目二期鱼类展厅建设与茶花泉景区联动带动学研和生态旅游三产发展,预计年产值可达3500万元。
“每年,我们基础类鱼目养殖区可满足贵州省乃至西南省区近15万亩水面的苗种供应,带动贵州省近300个鱼类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发展生态渔业。同时,还可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余人。并可通过新技术试验研究、技术咨询、培训和推广服务带动鱼类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增产增效和实现渔业产业转型升级。”陈道广说。
不仅仅是围绕以四大家鱼、土著经济鱼类和名特优鱼类繁育生产,该基地还将濒危珍稀水生物种救育保护纳入发展体系。
目前,该公司已成功从湖北引进鲢鳙鱼亲本40组,培育福瑞鲤规格苗种26万尾,引进培育鲢鳙草鲤鱼鱼苗2760万尾,采购规格为2800尾/斤鳙鱼苗种200万尾,目前鱼苗生长情况良好。
同时,还完成了金沙县稻鱼种养项目、玉屏自治县稻鱼种养项目和增殖放流项目投放200万尾苗种。玉屏 阳河特有鱼类驯养繁殖项目也即将启动实施,项目实施期间可向 阳河增殖投放大鳍鳠、斑鳜和土著鲶鱼47.5万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