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要闻

黔东南民族团结之花分外香

600年历史侗族摔跤登上竞技舞台

2021年08月15日10:08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鼓楼前,榕树下,一场力与美的较量正在进行。

吴康华和他的队友各拿一条黑色布带缠过对方的腰,然后两手紧紧抓住布带,靠臂力和腰劲互相角力,整个过程双方不能直接用手触碰对方身体,最终以扳倒对方取胜。

欢呼声起,这场让人激情澎湃的侗族摔跤决出了胜负。

“‘州十运会’虽然延期了,但大家的训练没有落下。”今年22岁的吴康华是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人,是一名练习摔跤已近10年的侗族摔跤运动员,曾参与过黎平县、榕江县、三江县等地举办的摔跤表演赛。

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原定于8月8日至18日举办的黔东南州第十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按下了“暂停键”。根据此前公布的比赛项目,黔东南州第十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侗族摔跤项目改为民族摔跤,与龙舟、独竹漂、射弩、陀螺、蹴球、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一起,列入9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也是自2010年黔东南州将第七届州运动会和全州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合并举办以来,民族特色最为浓厚的一届运动会。

散发着浓浓民族味的运动会见证了黔东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程。运动竞技与民族特色的融合之美,折射了黔东南州民族团结之花绚烂之美。

黔东南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建州以来,黔东南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不断巩固和发展,形成了各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的血肉联系。

在这块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上,各民族手足相亲,村村寨寨焕发光彩。

侗族村寨——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山清水秀、古朴宁静,鼓楼矗立寨中,花桥建于河上,禾仓排列村边,榕树群枝繁叶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这里,也是侗族摔跤发源地之一。据黎平县民宗局局长杨剑介绍,侗族摔跤是集武术、摔跤和娱乐为一体的竞技活动,流行于黎平县双江镇的四寨、坑洞、寨高、黄岗等地,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侗族摔跤对加强少数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和谐,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四寨村的摔跤场地多是选在田坝中,比赛是在吹芦笙、踩歌堂、放铳铁炮的气氛中进行的。与其说是比赛,实际更像隆重的节日。每年3月15日,是四寨村举行摔跤节的重要日子,节日氛围激荡到周边村寨。

“以前各村寨之间信息封闭,没有交流平台,后因侗族摔跤搭建了沟通的桥梁,现在邻村坑洞、寨高、黄岗等村寨的人逢年过节都会邀请四寨的摔跤队员到各村比赛摔跤,不仅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还促进了各村寨之间的团结友谊,形成了互帮互助的乡风文明。”四寨村党支部书记陈良超告诉记者。

得益于黔东南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持续深入推进“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生态家园”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新发展的浓厚氛围,四寨村侗族摔跤得以保护传承并发扬光大。2006年,侗族摔跤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并曾走出山门在全国第八届、第九届民运会上获得了金奖,在全国声名鹊起,民族自豪感与幸福感油然而生。

窥一斑而知全豹,黔东南民族团结之花芳香四溢。2019年,黔东南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截至2020年,全州共获得国家和省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79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余光燕、王军)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