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要闻

潜心岗位钻研 练就一手绝活

——记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伺服车间电液伺服机构组组长李才刚

2021年08月15日10:04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伺服车间电液伺服机构组,承担着国家多项重点型号电液伺服机构生产和多种研制型号伺服机构的装调试验任务。

近日,在贵州航天公司采访,谈到电液伺服机构组组长李才刚,同事们都说他有属于自己的绝活:在常规调试外,能通过听声音、看波形判断产品是否有问题。

问及此事,李才刚说:“这不算绝活,只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钻研和思考,形成的技能,在岗位上下了苦功,谁都能掌握。”

就是靠这熟能生巧的绝活,李才刚带领的班组,去年以来交付的几千件产品以100%的合格率成功出厂。

伺服机构对于飞行器的作用极其重要,其质量要求近乎苛刻,必须要像做工艺品一样对待每一件产品,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产生巨大损失。李才刚每天下班后,对不懂的地方都要加班钻研,直到搞懂为止。每一批次的伺服机构,从设计图到每一个工艺环节再到每个小孔的功能作用,他都了然于心,甚至零部件用的什么材料,他都要力求搞得清清楚楚。

“不思考、不创新,永远是岗位上的操作工,只能算完成任务,做不到优秀。”李才刚说,接到伺服机构的订单,他不会简单“按图作业”,在调试中发现问题,总是会和设计方进行沟通。“有时候一个批次的伺服机构,在调试中会给设计方提出二三十项改进意见,并且基本都能得到采纳,让产品质量更好。”

“作为工人能有底气和技术人员‘对话’,说出的改进意见能得到采纳,靠的就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日复一日的学习积累。”李才刚说。

车间新增加的柔性自动化装配单元,把很多原来需要人工操作的环节由机器取代。这是李才刚和以他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们根据工作需要,把自己的特殊要求和设备生产商一起协商制作的自动化生产线,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伺服机构的大壳体有不少地方需要紧固件,过去要靠工人用手操作逐个拧紧,自动化设备启用后,过去要8个人10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两天就可完成,只需要一个工人在电脑操作即可。

在李才刚和小组成员的努力下,公司伺服机构产品产值也由2016年的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4.4亿元再到今年预计能完成7亿元,伺服车间电液伺服机构组订单纷至沓来。

在李才刚的言传身教下,小组近年来产生技术成果8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50余个,获贵州省、集团公司和国家级优秀QC成果10余项,解决了10余项国内同行解决不了的装配技术难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小组骨干成员组成的创新工作室也因此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李才刚本人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前不久还被表彰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昌旭)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