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得”能否根治“唯论文”痼疾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唐芊尔 杨 飒《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7日 08版) 论文对高校教师有多重要?尤其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来说,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都离不开论文这杆秤。但当“论文”前加上一个“唯”字,就让学术研究笼罩上功利化的阴霾。…
“共享教师”破解艺体老师短缺“瓶颈” 作者:本报记者 常 河 马荣瑞《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7日 08版) 10月16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表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到2022年,要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当好89名孩子的“大家长”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7日 04版) 湖北省黄冈市中等职业学校(集团)玉树定向班生活指导老师 内美才仁 我是湖北省黄冈市中等职业学校(集团)玉树定向班的生活指导老师内美才仁,之前一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三民族高级中学当教师,2019年5月被州教育局派往湖北省黄冈市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在那里当起了玉树定向班89名学生的“大家长”。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中华大地,也着实让我这个“大家长”心焦。…
职教一人 脱贫一户 本报广州12月16日电 (记者罗艾桦)“7月21日第一次发工资,每个人都领到了6000多元,开心得想哭——总算能自己挣钱、为家里面减轻负担了!”站在广州南沙港集装箱区高高的龙门吊下,22岁的贵州小伙子秦鹏眼里闪着泪光。 2016年,广东广州市开始对口帮扶贵州毕节市。…
巩固教育脱贫成果 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控辍保学一个不少、精准资助一人不漏、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一所不少、问题整改一个不留、东西部教育协作一所不落、学校疫情防控一步不错。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教育厅始终坚持以教育脱贫攻坚统揽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紧扣‘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抓好控辍保学这个核心指标,做好学生资助、教育经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建设、教师队伍配备、东西部协作、学校安全稳定六项教育保障,全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
教育“体美劳” 越来越重要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6日 第 12 版)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实现了体育中考全覆盖,分值从30分到100分不等。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省份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立专门机构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 赵琬微) 15日在京召开的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宣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 据介绍,为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教育部决定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掌握学生知识情况 AI为科学教育评价提供支撑 新华社讯 (记者魏梦佳)“2020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11日至12日在京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相关单位正筹建“智能化基础教育评价系统”,以期为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提供支撑。…
体质测试岂能替考 作者:杨三喜《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6日 11版) 【光明时评】 近日,山西太原工业学院通报8名学生在体质测试时冒名替考,被取消学位获得资格。实际上,今年9月,该校已经因为相同的原因处罚了6名学生。…
教育部划定“十不得”底线 专项整治“唯论文”问题 作者:本报记者 唐芊尔《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6日 08版) 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唐芊尔)一直以来,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存在“唯论文”现象,造成了学术功利化浮躁化、创新创造动力不足、侵蚀学术风气等后果。为切实扭转“唯论文”不良导向,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划定“十不得”底线,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
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新进展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5日 01版) “‘十三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数量从50.2万增加到59.5万,小学和中学的体育器械达标率分别达95.38%和96.56%;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由59.9万增加到74.8万,小学、初中、高中的艺术器材配备达标率为95.07%、96.12%、93.26%。”12月14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关进展情况。…
为青春增添向上的底色(新语) “特色”成为教育资源,不仅能为思政课引来源头活水,也让课程有了更多个性化的“打开方式” 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场讲座,成了青年学生的大型“追星现场”。大家带着对中国深空探测的惊叹和好奇踊跃提问,孙泽洲则鼓励同学们与中国航天一样越飞越高。…
“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民论坛) 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已经实现动态清零……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努力,全国共有中小学幼儿园51万所,在校、在园的学生总数达到2.26亿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这样的数字,见证着我国教育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勾勒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通过教育创造美好生活的图景。…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大学生找到发挥自我潜能的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对职业生涯有合理的规划,也能为有创业志向的同学找到发挥自我潜能的路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因此,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需求、困境,有利于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大学生自身得到发展。…
“学术临时工”是如何产生的 近日,一篇关于“学术临时工”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文中把一些中途退出科研的博士和青年教师称之为“学术临时工”,把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归咎于研究难做、论文难发、项目难申和师生关系紧张。…
呵护农村儿童 让孩子们的天空充满阳光 走进河南省郸城县社会福利中心,就像走进了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孩子们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工作人员的辅导下高声朗读课文。他们大的十来岁,小的五六岁,全都衣着整洁,满脸的天真和快乐。…
世界慕课大会:合作共赢 开创数字教育新局面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 何淼)世界慕课大会于12月9-11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以“学习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为主题,是自慕课兴起以来首次以慕课为主题举办的全球性会议,旨在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创新力量、分享实践经验、展现技术前景,以推动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建设、发展和共享。…
贵阳中考四门学科 适应性考试举行 本报讯 为让考生更好应对中考改革后的首场学业水平上机考试,12月12日至13日,贵阳市2021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说能力、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四门学科上机适应性考试顺利举行。 记者从贵阳市教育局获悉,本次考试共设置98个考点,170个考场,52756名考生参加考试。…
贵阳市白云区将构建八个教育发展共同体 本报讯 近日,《白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出台,将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构建8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推动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根据方案,白云区将以实施名校带动、共同发展为目标,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构建8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解决学科不均衡问题,提升全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切实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三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人民群众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提升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教师负担如何真减实降 作者:本报记者 陈鹏《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4日 09版) 近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减负20条。目前全国20个省份已出台减负清单,预计年内所有省份将全部出台。…
“五大任务”并举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姚晓丹 杨 飒《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4日 04版)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在教育部近日举行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走过‘十三五’,‘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进入‘十四五’,‘上好学’需求日益强烈,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
渠首上的思政课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刁良梓《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4日 04版) 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的好日子。 当天下午2点30分,明媚的阳光洒在河南淅川县陶岔渠首,清澈的丹江水自渠首闸奔涌而出,一泻千里。…
我国基础教育解决“有学上”问题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1日 第 13 版) “‘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问题,教育公平实现了新跨越,正在乘势而上,向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迈进。”10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研究生扩招能否缓解毕业生就业难 作者:艾萍娇《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1日 02版) 近日,据新闻报道,我国2019年高职扩招116万人,超额完成预期任务,今年的高职扩招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今明两年继续扩招200万人。…
教育部:高校科研要有真发现,解决真问题 “我们要推动高等学校科技工作转型发展,从数量积累转向质量提升。”12月3日,在介绍“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时,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坦言,对标新时代的新需求,对标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任务的要求,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明显短板和不足,还需转学风,提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大学明月科创实验班开班 科技日报讯 (记者雍黎)为培养新工科人才,重庆大学突破以专业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方共建科创实验班。12月2日,重庆大学明月科创实验班揭牌仪式暨明月湖—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研讨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召开。…
为大学生加压,需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 教育时评 12月9日,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名单揭晓,这些杰出青年学生的勤奋自强为当代大学生做出了表率。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勤奋不足,反而偷懒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