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三都縣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
水族端節迎客來 “村馬”奔騰向河山

10月1日,三都水族自治縣迎來了貴州村馬第三屆端節旅游季系列活動開幕。賽場中央“村馬”奔騰,國旗飄揚,萬人歌聲雄壯,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用朴素的方式將“我”融入“我們”,熱烈祝福祖國欣欣向榮、國泰民安。
貴州村馬第三屆端節旅游季系列活動開幕現場。
活動伊始,國旗護衛隊邁著鏗鏘步伐率先入場,為國慶佳節增添庄重色彩。緊隨其后的是28支特色方隊巡游,展現水族端節文化的深厚底蘊,女騎護衛隊身著水族服飾,騎馬執旗,盡顯水鄉豪情。56個民族兒童方隊成為現場最溫暖的風景,孩子們用純真的笑容詮釋“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生動圖景。
女騎護衛隊。
貴州水族馬尾繡方隊。
本次巡游的核心亮點是水族文化。古睢騎士隊以甲冑弓弩還原水族先民驍勇風姿﹔“水書傳承·智慧之舟”馬車載著竹簡雕版,將“活著的象形文字”呈現於觀眾眼前﹔馬尾繡方隊展示長達百駿的《百駿圖》,以傳統技藝勾勒駿馬奔騰之姿,呼應鄉村振興的奮進精神。水族雙歌、剪紙、敬酒等方隊相繼登場,通過歌聲、剪紙與美酒,傳遞水族人民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
“稻為筆、田為紙,這是我們美食方隊向祖國告白,是豐收的畫卷。”三都縣大河鎮黨委委員、宣傳統戰委員潘海南說,每年一次的水族端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三都兒女為祖國繁榮發展而不懈奮斗。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隊伍。
村馬車隊。
三都生態與物產之美。十輛主題馬車沉浸式展現“稻漁共生·豐收之源”,還原了水鄉的生態農業智慧﹔“水晶葡萄·甜蜜三都”馬車挂滿晶瑩果實,彰顯特色產業成果﹔“非遺集市”馬車則變身移動展廳,展示豆漿染、繡片等手工藝品,見証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意的碰撞。
美食方隊。
水族剪紙方隊。
今年,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隊伍跨越千裡而來,以馬頭琴與長調演繹“萬裡同鞍”的民族團結佳話﹔蘆笙隊奏響百鳥衣與笙歌的和諧樂章﹔歐式馬車方陣則帶來《冰雪奇緣》《王者榮耀》等跨界IP,為巡游注入夢幻色彩。此外,村馬文創貨郎、充氣賽馬隊、“小馬嘟嘟”氣模方隊等創意隊伍,以互動形式拉近與觀眾距離,掀起陣陣歡笑。
“今年節目多、方陣大,水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以馬為媒,我們邀請了內蒙古騎手到三都萬裡同馳。”三都縣鳳羽街道宣教股工作人員楊雲舟高興地說,目的是賡續民族精神,激揚奮斗豪情。
民族敬酒方隊。
三都水族端節旅游季系列活動。
此次巡游不僅還原了水族與馬相伴的歷史傳統,更通過賽馬娘、木馬騎士等方隊,傳遞出“馬精神”在新時代的延續——勇往直前、敢於挑戰的品格正助推三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都縣鳳羽街道宣教室工作人員張彤深有感觸地說“我們以端節為契機,以“村馬”為紐帶,不斷增進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推動水族文化和非遺保護。”
古睢騎士隊。
隨著美食方隊攜煙火香氣壓軸登場,入場式在熱烈氛圍中達到高潮。當地群眾吳麗萍備受鼓舞:“當全場觀眾齊唱《歌唱祖國》時,我感到心潮澎湃,現在的日子真的一天比一天好。”
據悉,此次活動黔南州委相關負責人,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上萬人參加。后續主辦方還將開展賽馬、端節祭典等系列活動,持續釋放鄉村文旅消費潛力。(圖/文 張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