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探索建立就業培訓聯盟
企業需求直達 人崗精准對接(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在行動)

高校畢業生錯過招聘黃金期,怎麼辦?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2025屆畢業生劉宗華因為個人規劃原因遲遲未決定就業,直到今年5月才發現“金三銀四”已過,許多心儀的企業早已結束校招。“那段時間非常焦慮,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裡。”劉宗華學的是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由於錯過了招聘高峰期,投出的簡歷大多石沉大海。
劉宗華向學校招生就業處老師求助。學校加入了貴州省就業培訓聯盟,老師查閱聯盟企業定期更新的需求清單后發現,一家本地汽車制造企業近期需要5名質量工程師。這份需求無論是專業、技能要求還是薪資待遇,都與劉宗華的情況高度匹配。“老師第一時間聯系了我。”經過考核,劉宗華很快便拿到了錄用通知。
今年初,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部門聯合出台《貴州省就業培訓聯盟行動計劃(2025—2027年)》,計劃在兩年內圍繞新能源汽車、磷化工、大數據等貴州特色產業,探索建立具有鮮明產業特點和地域特征的就業培訓聯盟。“聯盟主要由政府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相關重點企業、院校、人力資源機構、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和有關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組成,旨在推動產業就業良性互動,進而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貴州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萬遠茂介紹。
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楊洋介紹:“聯盟成立以后,企業定期發布需求清單,不僅利於我們推送畢業生信息進行人崗匹配,還便於我們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招生計劃。”
去年8月,一家車企計劃在貴陽下線一款新能源車,急需相關人才600余人。“當時大多畢業生都落實了去向,且新能源汽車制造需要持証人才,導致缺口較大,最后花了一個月才湊齊工人。”萬遠茂說。今年,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掌握到該企業未來每年仍有400人左右的用工需求,便將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擴招近三成。
聯盟機制下,學校能將企業實際的工藝標准、生產任務和典型問題轉化為教學資源。白興偉是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2025屆的畢業生,如願進入了一家大型汽車制造企業。“老師用企業最新的工單,教我們怎麼排查故障、如何拆車門,感覺像在企業的生產線旁上課。對於企業來說,我們入職了就能直接上手,這讓我們求職時底氣特別足。”白興偉說。
貴州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近年來連續制定並發布了針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的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目前,貴州省已成立7個就業培訓聯盟,舉辦校企合作“訂單班”321個,培育人才2.06萬人﹔貴州院校根據企業需求優化41門課程,推動實現學生“入學即入崗”的精准培養。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5年09月30日 第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