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民族大學部署“六大”重點工程 全力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2025年09月29日17:30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擔當。過去五年,貴州民族大學在黨的領導下交出了亮眼答卷,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服務地方等領域均實現突破性發展,為貴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民大力量”。中國共產黨貴州民族大學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立足新起點、著眼新使命,系統擘畫了學校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藍圖,順利開啟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值此大會召開之際,特策劃推出該系列報道,激勵全校師生在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現代化綜合大學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擔當。9月28日,中國共產黨貴州民族大學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指出,面對教育強國建設的歷史召喚、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的迫切需求、數字化轉型重塑教育的時代浪潮,學校黨委確立了“主線立綱、人才聚勢、學科融創、數治賦能”的發展總思路,將系統推進“六大”重點工程,努力走出一條體現時代要求、具有中國特色、彰顯學校特質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1 會議現場.jpg

會議現場。

鑄魂育人固本工程:學校將強化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各環節,深化“十大育人”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思政課建設質量,打造思政金課和名師,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打造成核心金課,同時開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此外,還將支持學生全面發展,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強化心理健康工作,大力推進重點馬院和中華文化書院建設,打造“貴民”特色校園文化體系,讓“貴民”標識成為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彰顯特色的文化名片和引領發展的價值航標。

人才聚勢攀登工程。堅持“以才育才”,把人才隊伍建設與杰出英才培養放在優先位置。實施積極的人才政策,創新引智通道,建成“院士工作站”,引育國家級人才5名、省級人才100名以上,使專任教師中博士佔比超70%。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障礙,賦予領軍人才更多權利,打通“政產學研”人才共享通道。以專業重塑和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力爭在“十五五”末實現全日制在校生4萬人左右的辦學規模,其中研究生達0.6萬人,做好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教學平台、教學名師及國家規劃教材等培育建設,力爭實現系列重大突破。

科技創新策源工程。聚焦“四個面向”,實施“源頭活水”基礎研究卓越計劃、“需求導向”有組織科研攻堅計劃和“國家急需”高端智庫摘星計劃。設立相關基金,組建創新突擊隊,推動建成貴州民族大學科技園,完善成果轉化體系,打造國家級智庫品牌,建設區域國別研究高地,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提供智慧支持。

數治保障跨越工程。以數智化賦能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優化升級,打造“服務型數智校園生態”,實現“數據多跑路、師生少跑腿”。提升協同治理效能,為學校戰略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優化校園空間布局,推進基礎設施更新,包括教學樓、宿舍等的維修改造,提升科研實驗硬件支撐能力,建設智慧教室和智慧圖書館,做好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

產教融合聚鏈工程。圍繞貴州經濟社會需求,強化學科布局與生態重塑,集中資源支持物理學博士點建設,申報優勢特色學科博士點,打造交叉學科群。實施“扶優做強、扶特做精、扶需做新”策略,提升理工科碩士點建設佔比。推動產教深度融合,與企業共建現代產業學院,探索非遺項目產業化發展路徑,構建產教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

開放發展升維工程。堅持立足國內、面向世界,做優做強國內“生態圈”,深化與北京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的合作,拓展社會服務半徑,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對外拓展深耕“朋友圈”,做精做強東盟人文學院,深化與東盟高校的合作,擦亮“留學民大”品牌,提升學校國際合作承接力,推進與世界頂尖高校的合作,提升區域國別研究能級。

3 第四代表團會議現場.jpg

第四代表團會議現場。

會議強調,“六大”重點工程邏輯貫通、有機協同,共同構成了支撐貴州民族大學未來五年奮斗目標實現的重要支柱和協同發展的立體網絡,只要全校師生奮發有為、擔當作為,定叫藍圖成勝景。(文/陶陶 圖/貴州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

4 第五代表團會議現場.jpg

第五代表團會議現場。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