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黨建領航·貴大奮進路”系列報道之五

向新聚力 服務地方

2025年09月23日17:22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貴州大學錨定國家戰略與地方產業需求,緊抓“雙一流”與“部省合建”機遇,充分發揮黨的建設的引領和保障激勵作用,著力增強學校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續釋放學校黨員、干部服務地方的主動性、創造性,將“集中力量做強貴州大學”轉化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努力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貴州新風採做強支撐、激發活力、增強動能。

塑強“四新”“四化”支撐力

描繪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貴州村超”火爆全網,帶動黔東南州榕江縣吸引游客2100余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40億元,貴州大學對鄉村新業態的規劃引領起到了很大作用。貴州大學創新規劃“城鄉要素互動、原生動力放大”模式,將體育精神、民俗活動融合文化特色,為服務地方旅游產業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貴州大學組建集成示范專班,在鄉村基因創新調查、雙高人才黨建結對、多學科團隊聯合攻關、校地融合研用方面發力,加速推進特色田園鄉村、紅色村庄、傳統村落形成新業態。

圍繞貴州省“富礦精開”戰略,貴州大學集中資源、協力攻關,主動探索礦山“探、採、配、用、治”全體系服務的貴大方案。創新錳系正極材料、磷礦智能分選、礦山頂板災害防控預警等前沿技術,牽頭組建3個貴州省“富礦精開”頂尖人才團隊,加快推進人才培養、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和重大項目落地落實。幾年來,累計開展行業培訓8000余人次,提供技術支持、審查與咨詢服務700余項……把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變量”轉化為“最大增量”,為“富礦精開”提供強有力的貴大支撐。

貴州大學聚焦貴州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和“四區一高地”主定位,引培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實施“強工科”行動,做好能源動力、材料與化工等學科博士點建設﹔強化創新創業教育,以“挑戰杯”“互聯網+”等大賽為抓手,培育復合型、實用型和創新型人才。

五年來,貴州大學以“專業、產業、就業、創業”四業聯動運行機制,推動落實校地、校企科研和技術服務合作項目1703項,金額達6.4億元,助力“強省會”成效凸顯,用強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添上出彩一筆。

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力

打造“和美鄉村”新樣板

2022年,“貴山老白茶”為黔西南州貞豐縣長田鎮帶來良好收益,茶葉價格在近9年間翻了30倍。貞豐縣的“富民路”映照出了鄉村振興的喜人成果和貴州大學的堅守與付出。

“十四五”期間,貴州大學連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58人,組建“鄉村振興博士駐村工作隊”幫扶貞豐,構建五聯模式——形成3個基層黨委組團幫扶、1名駐村干部派駐幫扶1個鄉(鎮)的“3+1+1”幫扶格局﹔校地聯動、教育長效幫扶,通過教育幫扶、愛心捐贈等全面助力貞豐縣鄉村振興﹔產技聯結、科研優化幫扶,開展技術指導200余次,涉及6740戶2.5萬余人﹔校企聯結、產銷精准幫扶,助推鄉村振興採購金額達1.4億元,覆蓋7個市州21個縣42個鄉300多個村﹔院院聯建、學科聚力幫扶,形成了37個“一院一品”典型案例。

貴州大學持續深化人才、科技、智力“三輪”驅動,全面賦能鄉村振興。連續五年獲評教育部精准幫扶典型案例,“綠色農藥與有害生物綠色防控創新團隊”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完成中國工程院“西南山區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村的戰略研究”項目,構建西部地區一般鄉村振興、全面振興新模式。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支撐智慧農業、引導專家教授揭榜挂帥助推“黔貨出山”、構建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全鏈條”、打造“博士村長”品牌、建設26個科技小院,為貴州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貴州基層社會治理貢獻貴大方案,為助農惠農富農展現貴大智慧。

提振校企合作協同力

增強產學研用新動能

貴州大學緊扣數字經濟戰略需求,在構建“數字貴州”人才生態上強支撐﹔聚焦理工強基,在強化科技支撐上強引領,理工科轉讓經費超1.7億元﹔在助力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上優布局,建立省級示范性軟件學院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示范點。五年間,簽署各類戰略合作協議、產學研合作協議386份,新建實習實踐基地113個,新建科研教學實踐基地110個,建立產教融合基地73個。

貴州大學持續推動高端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深化校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真正實現“人才鏈”驅動“創新鏈”,助力“產業鏈”提升。校企科研合作項目達1700余項,金額6.4億余元,為貴州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貴大貢獻。

貴州大學將繼續緊抓地方需求導向,深化服務鄉村振興、傳統產業升級與未來產業布局,強化產學研融合與校企合作,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中,用貴大“才”“技”扛好服務地方大旗,繪就服務地方精彩。(張蟬、吳羿錦)

相關閱讀——“黨建領航·貴大奮進路”系列報道:

黨建引領 聚勢賦能

以“紅映溪山”為筆繪育人新篇

做頂天立地的科學研究 寫報國為民的大地論文

構建“引育用留”閉環生態 打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圈

向新聚力 服務地方

著力構建創新創業新生態

以開放姿態書寫國際化辦學新篇章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