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大學舉行全國科普月主題科普活動

人民網貴陽9月21日電 9月20日,貴州民族大學在校內舉辦“科技·自然·藝術三重奏——探索科學中的創造力”主題科普活動。這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實施后,該校舉辦的全國首個科普活動月系列活動之一,吸引了全省16所中小學近百名學生參與。
活動現場。貴州民族大學供圖
本次活動以《貴州高校科普能力提升基地》項目為依托,在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科普提升計劃的支持下,整合科技創新、工程與技術、非遺技藝、藥用植物組培、微生物培養等特色學科資源,設計兼具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科普內容,旨在通過全社會協同參與,厚植科技創新土壤,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探索科技奧秘。貴州民族大學供圖
活動以科技創新與工程技術、藥用植物及微生物、非遺扎染與刺繡為核心方向,精心設置“科技交響曲——科創編織智能未來”“微觀綠宇宙——從種子到細胞的生命解碼”“大地調色盤——自然色彩與民族智慧的對話”三大板塊特色活動,帶領學子開啟跨領域的探索之旅。
在“科技交響曲——科創編織智能未來”板塊,同學們可參與水火箭制作、VR體驗、激光與3D打印等活動,還能與AI下棋機器人展開趣味對弈,在動手實踐中感受科技創新與工程技術的獨特魅力。
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與微生物形態。貴州民族大學供圖
在“微觀綠宇宙——從種子到細胞的生命解碼”板塊,專業老師通過微生物與健康主題講座科普基礎常識,採用視頻和圖片展示植物組織培養的無菌操作,研究生和本科生志願者指導中小學生在超淨工作台上進行藥用植物百部、菘藍等組織培養操作的關鍵技術,讓大家深入了解藥用植物及微生物的奧秘。
體驗靛染技藝。貴州民族大學供圖
在“大地調色盤——自然色彩與民族智慧的對話”板塊,“青出於藍——植物之色與傳統印染中的民族智慧”活動從染出青色的原材料——藍草切入,通過圖文講解、實物觀摩理解青出於藍的含義,並通過親手扎染染色理解靛藍氧化還原的上色原理﹔“紅色美育教育+刺繡”活動通過共讀《紅軍針》繪本,體驗非遺“苗繡”技藝。
貴州民族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通過多元形式和豐富內容,既展現了高校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又為中小學生提供了接觸科技、感受科學魅力的窗口。(王秀芳、實習生羅飛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